溫柔比鞭子有力

●作者:蔡愛蓮(排灣中會達瓦達旺教會牧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4章14~21節》
因為上帝的主權不在於言詞,而是在於權能。你們願意選擇哪一個呢?要我帶著鞭子去,還是要我帶著慈愛溫柔的心去呢?(哥林多前書4章20~21節)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你們應該把我們看作是基督的僕人,受命作上帝之奧祕的管家。主人對管家所要求的就是忠心。」(哥林多前書4章1~2節)當我們成為基督徒之後,最大的改變就是不再以自己為大、以自己為中心,而是決志成為基督的僕人,忠心遵行基督的教導,並且像保羅一樣成為年輕信徒的屬靈父母,帶著溫柔在各地教會教導人。

基督徒在傳福音的時候,都想用言語鼓勵人,希望在生活見證分享中,把上帝的大能說清楚。保羅卻說:「上帝的主權不在於言詞,而是在於權能。」(20節)這裡所提到的「權能」,不是指行神蹟奇事、趕鬼之類的權能,而是指生命的品質或愛的能力,如何使一個人的生命改變。

保羅說明,基督徒能順服上帝、歸屬基督,是因為對主耶穌的愛,而願意在生活改變。他說:「我在基督耶穌裡的新生活所遵行的道路,也就是我在各地教會所教導的。」(17節b)保羅勸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要學他的榜樣。改革宗教會的先驅加爾文曾說:「一個人口若懸河,卻空無一物,實在不值一顧。」這正是保羅所提醒:「難道你所有的不都是上帝所賜的嗎?那麼,為什麼自誇,好像你所有的並不是上帝的恩賜呢?」(7節b)

信仰確實會讓基督徒的價值觀轉變,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但是,保羅認為基督徒光有愛與熱心是不夠的。正如哥林多教會雖有許多恩賜,內部卻有很多評斷,甚至分黨結派,讓教會陷入不和睦。對此,保羅的指導原則是:「我被你們,或被任何人評斷,都認為是一件小事;我自己並不評斷自己……唯有主才是審斷我的。」(3~4節)

在教會,我們容許每個人有不同的見解,但絕不能論斷自己或別人;可以包容不同的看法,以聖靈所賜的智慧為依據,卻不能自高自大。保羅說:「你們願意選擇哪一個呢?要我帶著鞭子去,還是要我帶著慈愛溫柔的心去呢?」(21節)深信大家會認同,無論在家庭、教會、社區或部落,溫柔永遠比鞭子有說服力。


默想:
在教會中,我如何與意見不合的弟兄姊妹相處?我可以做到「我不贊同你的見解,但仍支持共同的服事」嗎?

祈禱:
慈愛的上帝,我明白唯有基督在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死,祢的愛就在此向我顯明了。求祢幫助我,因為主耶穌的愛,使我願意改變自己,成為有智慧又有生活見證的基督徒。靠主聖名求,阿們。

※本文轉載自:每日新眼光讀經2021年6月20日

以上帝的大能為信仰根基

●作者:蔡愛蓮(排灣中會達瓦達旺教會牧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2章1~16節》
我所講的道,所傳的福音,都不是用委婉動聽的智言,而是倚靠聖靈的大能來證實的,使你們的信仰不根據人的智慧,而是以上帝的大能為基礎。(哥林多前書2章4~5節)



本書信是保羅從以弗所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約在主後55年。哥林多是希臘半島南部重要的商業大城,東西邊各有一個港口,是南北交通要衝,也是歐洲與亞洲的貿易中心。哥林多不論藝術、文化、經濟,都非常發達。但是人們並沒有因富裕、繁榮而過得更好,反而陷入邪風惡俗、奢侈揮霍、酒色情慾中。種種腐敗的道德,保羅都在書信中提到。在這種環境下,保羅強調教會要有秩序、不可結黨、要合一、要以愛為首要。

保羅在信中也提到,基督徒能否吃拜過偶像的食物、是否結婚或守獨身等教導。面對種種選擇,保羅提醒信徒要以上帝的大能為信仰的根基。保羅明白指出,他所講的道,所傳的福音,都不是用委婉動聽的智言,而是倚靠聖靈的大能來證實,為要使哥林多教會信徒的信仰,不根據人的智慧,而是以上帝的大能為基礎。

眾所周知,保羅是個知識淵博、口才一流的人。保羅在各地宣教時,從不避談自己是上帝的選民──猶太人。在雅典,保羅見滿城偶像,心裡很難過。因此他在亞略‧巴古的議會勇敢說:「雅典的居民們!我知道你們在各方面都表現出濃厚的宗教熱情。我在城裡到處走動,觀看你們崇拜的場所,竟發現有一座祭壇,上面刻著『獻給不認識的神』。我現在要告訴你們的就是這位你們不認識、卻在敬拜著的神。這位創造天、地,和其中萬物的上帝乃是天地的主。祂不住人所建造的殿宇,也不需要人的任何供奉;因為祂自己把生命、氣息,和萬物賜給人類。」(使徒行傳17章22~25節)在今天的經文,保羅再次提到傳福音時,不是倚靠世間的智慧,而是要將信仰建立在上帝的大能上。

福音傳到今日,我們仍要以耶穌的十字架為中心,而非以成功人生為焦點。基督徒要在真實的生活中經歷上帝的大能,當我們生活順遂時,是上帝彰顯祂的大能;生命遭遇煎熬時,也是經歷上帝大能的機會。

默想:
保羅說:「我們屬聖靈的人是有基督的心的。」我如何放下自己個人的私慾,讓基督在我生命做主,使眾人在我身上看見基督的大能?

祈禱:
感謝天父,透過保羅對哥林多信徒所說:「我常常為你們感謝我的上帝,因為祂藉著基督耶穌賜恩典給你們,使你們在基督裡樣樣富足,具備充分的知識和口才。」謝謝天父,藉此讓我明白祢在我生命中的計畫。求祢讓我也具備信心、知識和口才,成為善於分享福音的人。靠主耶穌聖名求,阿們。

※本文轉載自:每日新眼光讀經2021年6月16日

疫情的爭戰

●作者:蔡愛蓮(排灣中會達瓦達旺教會牧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1章10~31節》
弟兄姊妹們,我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說話要一致,不可分裂,要團結,有一致的想法有共同的目標。(哥林多前書1章10節)

2019年底,武漢肺炎疫情從中國的武漢開始蔓延到全世界,各行各業都受到嚴重衝擊,許多人更因染疫而喪失健康與生命。教會也深受疫情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心與探訪被迫停止,實體聚會改為視訊或網路直播。在疫情嚴重的國家,基督徒的告別禮拜只剩牧師一人獨撐大局。面對疫情的爭戰,神職人員並沒有免疫,很多人也因染疫而喪生。面對武漢肺炎來勢洶洶,全球各國處在備戰狀態,我們不禁要問,此刻基督徒能做什麼呢?

保羅寫信的對象,是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根據註釋,哥林多城是一個多元文化與多元宗教的城市,城內至少有12座神廟,其中一座是崇拜希臘的愛情女神阿芙蘿黛蒂(Aphrodite)。這座神廟的廟妓制度,深深影響當地風俗,因此當時提到「哥林多人」,也隱含「放蕩的人」之意。哥林多這樣的環境,就如疫情一樣嚴重。今天的經文,保羅也提到哥林多教會的內部分裂,使他的宣教面臨內憂外患的處境。

為此,保羅在信上說:「弟兄姊妹們,我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說話要一致,不可分裂,要團結,有一致的想法,有共同的目標。」因為在哥林多教會中,有人說自己是保羅的人;有人自認屬亞波羅;有的屬彼得;有的則說他屬基督的。面對這樣彼此劃分界線的情況,保羅唯獨高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

近年來,原住民的部落常因支持的政黨不同而造成分歧,每逢選舉,紛爭就如疫情般讓家族或教會弟兄姊妹疏離,連教會的敬拜氛圍都受影響,甚至有信徒因政治理念與牧長不同而離開教會。當年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說的話:「基督竟被分割了!難道替你們死在十字架上的是保羅嗎?」今日是否又重演了呢?

在這世代,信仰生活常面對許多如疫情的爭戰,我們能靠什麼得勝呢?保羅說:「上帝使你們得以跟基督耶穌聯合,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藉著祂,我們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成為上帝聖潔的子民,並且得到自由。」(30節)我們當認清,財富和環境無法成就生命,我們最需要的是與上帝建立合宜關係。

默想:
人生常常會面對各種不同的「疫情爭戰」,我要倚靠什麼來勝過呢?面對周遭的朋友遇到生命的難題時,我可以怎麼陪伴他度過呢?

祈禱:

親愛的主,謝謝祢,讓我明白生命中若有什麼可以誇口的,就當誇耀祢的作為。求祢幫助我,在各種挑戰和試探中,能活出榮神益人的生命。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本文轉載自:每日新眼光讀經2021年6月15日

蒙召歸屬上帝

●作者:蔡愛蓮(排灣中會達瓦達旺教會牧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1章1~9節》
我是保羅;由於上帝的旨意,我蒙召作基督耶穌的使徒。(哥林多前書1章1節)




哥林多城位於今希臘南部,可說是希臘地區最早有人居住的地區之一。在保羅的時代,哥林多就是一個重要城市,東邊有愛琴海的堅革哩,西邊為亞得里亞海的利基翁,哥林多城位居海路和陸路交通要道,是一個商業、文化、宗教都很活絡的城市。此外,哥林多本身也以產銅和製造銅器出名,陶器、染料、玻璃等產品也很有名。當時的銅器幾乎與黃金同樣有價值,所以該城市有「富有哥林多」之稱。

根據使徒行傳18章1~11節,保羅第一次來到哥林多時,在此停留了一年半。面對如此富有、物化又宗教文化多元的哥林多城,保羅仍然堅持傳福音,極力勸導猶太人和希臘人歸信耶穌基督。他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一開頭就說:「我是保羅;由於上帝的旨意,我蒙召作基督耶穌的使徒。」(哥林多前書1章1節)保羅強調,是上帝的旨意讓他蒙召成為基督耶穌的使徒。這對哥林多城的基督徒及各地的基督徒而言,有特別的意義。

保羅在本段經文表明自己是蒙上帝選召的使徒身分,並提出基督徒蒙召的福氣:第一,上帝藉著基督耶穌賜恩典給我們(4節);第二,在基督裡樣樣富足,具備充分的知識和口才(5節);第三,親眼看見有關基督的見證(6節);第四,基督徒沒有缺少任何一樣恩賜(7節);第五,主必定始終幫助我們,使我們在主耶穌降臨的日子無可指責(8節);第六,我們受呼召成為基督徒,可以和主耶穌有團契關係(9節)。成為基督徒的美好,勝過表面富有卻沒有內在的生命。保羅提到,蒙召成為信徒不只是某些人的權利,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享有的福氣。他這麼說:「你們和在各地呼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的人,同樣是在基督耶穌裡蒙召作信徒而歸屬上帝的。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2節)上帝的計畫,就是讓人能完全歸屬於祂。

保羅在這段經文邀請人打開心門接受主的呼召,願意歸向基督。當人願意把自己的時間、才華、生命都獻給主,必能享受在基督裡的一切豐富。


默想:

在多元宗教的台灣社會,我要如何守住自己的信仰呢?我是否深信上主呼召我成為基督徒,是為了使我與主基督建立合宜的關係,並讓我蒙福呢?

祈禱:

主啊,感謝祢,我雖然微不足道,祢仍向我表明祢的愛和祢對我的生命計畫。我願意接受祢的呼召,讓祢成為我生命的主,一生歸屬祢。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本文轉載自:每日新眼光讀經2021年6月14日

愛可以長久收藏

●作者:蔡愛蓮(排灣中會達瓦達旺教會牧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66章1~24節》
我親手創造了宇宙萬有。我看顧謙卑痛悔的人,也喜愛聽從我話的人。(以賽亞書66章2節)


以賽亞書是聖經中的巨作,不僅篇幅長達66章,也是新約作者時常引用的舊約。特別是有關耶穌是彌賽亞的預言,主要的來源根據就是以賽亞書。新約福音書在介紹施洗約翰的傳道,即引用以賽亞書的記載指出,「在曠野裡有人呼喊說:為主準備祂的道路,修直祂要走的路徑。每一山谷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低。彎曲的路徑要修直;崎嶇的道路要剷平。」(路加福音3章4~5節)本章是以賽亞書的總結論,內容再次強調上主的主權,以及上主與人類的相屬關係。

台灣原住民對大自然的敬畏及與之共融,可以從許多重大的年節祭典或儀式看出來。例如,當排灣族人初到一片山林或溪水旁時,會把自己帶的酒或食物拿出來,就地進行分享儀式。族人會對著天地說明自己來到這裡的目的,再用手指彈灑酒水,這個儀式排灣族稱為paljikljik,除了向天地稟告自己的來意,也是一種跟大自然分享的儀式,告白「我的一切都是取自大自然」。

以賽亞書66章1~2節記載:「上主這樣說:『天是我的寶座,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能為我造哪種殿宇,給我什麼安息的住所呢?我親手創造了宇宙萬有。我看顧謙卑痛悔的人,也喜愛聽從我話的人。』」自從台灣原住民接受福音之後,明白那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上主,高過大自然與一切受造物,明白上主既然是一切的根源,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而能對今天的經文說「阿們」。

排灣族傳統文化是由vusam(意為種子,第一胎)傳承,所以有很多傳家物件,如琉璃珠、甕、羽毛、傳統服飾等,幾乎都是一代又一代由當家的老大傳承下去。排灣族人每每家中有重要聚會,如孩子的成年禮、結婚,或有人過世時,就會藉著穿戴家傳衣物和飾品,重新談起家族的過往故事。除了睹物思親,也強調家人的愛能夠長長久久收藏與擁有,正如以賽亞書中上主對祂子民的愛,也是長長久久收藏。上主這樣說:「我要使你們長久繁榮;萬國的財富要像川流不息的溪水流到你們那裡。你們將像一個由母親親自餵奶的孩子,在母親懷抱中受撫慰愛護。」(12節)

默想:

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是否感受上主長長久久深藏的愛呢?

祈禱:

創造宇宙萬有、全能的主上帝,謝謝祢讓我了解,祢是一切生命的源頭,更是永遠慈愛的主,我生活的一切來自祢,我的生命也因著祢的愛而豐富。求祢幫助我,因著與祢有親密的連結,使我得到祢無盡的愛,並得著服事的動力。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本文轉載自:每日新眼光讀經2021年6月13日

我在這裡,我要幫助你

●作者:蔡愛蓮(排灣中會達瓦達旺教會牧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65章1~25節》

上主說:「我隨時要答應他們的祈求,但是他們不求。我等他們來尋找我,但是他們不來。雖然我一直呼喊:『我在這裡,我要幫助你。』但是這是一個不向我禱告的國家。」(以賽亞書65章1節)



近年大學校園意外頻傳,2020年11月初,台灣著名大學接連傳出學生輕生,一週內發生二死一重傷的憾事。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接受立委質詢時坦言,2020年各級學校有1000多人意圖自殺,其中76人自殺死亡,並指出學生自殺人數升高,是整體環境因素所造成。

校園意外事件不禁令人思考,這些青年從小就是學習團體中的翹楚,一路進入令人稱羨的學術殿堂,為何對生命失去盼望呢?這使我們思考,現代人對生命本質的認知或許有誤,因生命的目標不是讀好學校,功成名就也不能衡量人生意義。想要對生命有期待,必須先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因此我們需要容許自己遇到困難,在人生困境中,更能明白上主的心意是「我在這裡,我要幫助你。」正如加拿大詩人科恩(Leonard Cohen)說:「每樣東西都有裂縫,因為只有這樣,光才進得來。」

先知以賽亞寫作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宣告上主對以色列的罪行,一定會有公義的審判;二是預告上主在審判之後,必定向以色列民施行救贖的恩典,就如「以賽亞」的名字本身是「耶和華是救贖」的意義一樣。

在今天的經文,上主說:「我隨時要答應他們的祈求……我一直呼喊:『我在這裡,我要幫助你。』」(以賽亞書65章1節)並應許:「我要創造新天新地。以往的事都要被遺忘,不留痕跡。你們要因我所創造的一切永遠歡喜快樂。我所創造的新耶路撒冷將充滿喜樂,城裡的居民要歡欣。」(17~18節)可惜,以色列卻不尋找上主,也不向祂禱告。

基督徒可能會說:「我每一天都有禱告,每一天都向上主尋求幫助啊!」但是,我們是真的在尋求上主的心意嗎?或者只是藉著禱告,「吩咐」上主幫我們完成自己想要的事呢?曾聽到一個分享,主題是「無神論基督徒」,提到越來越多基督徒自認為相信上主,但生命的樣式卻彷彿沒有上主,他們習慣凡事追求自我滿足,禱告只以自己為中心,而不願意交出生命的主權,口說「我是基督徒」,卻不願思考上主的心意。我們應當避免成為這樣的人。 

默想:
上主說:「我隨時要答應他們的祈求,我在這裡,我要幫助你。」我真的相信上主的應許,謙卑來到祂面前嗎? 

祈禱:
親愛的主,謝謝祢始終對我有耐心,雖然我常常一意孤行、有意無意地背離祢的道,祢仍不斷呼喊我的名,對我說:「我在這裡,我要幫助你。」我願意回歸祢面前,求祢幫助我。奉主耶穌的聖名求,阿們。

※本文轉載自:每日新眼光讀經2021年6月12日

上主親自拯救

●作者:蔡愛蓮(排灣中會 達瓦達旺教會牧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攝影/蔡愛香(樂樂恩)傳道師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63章1節~64章12節》

在他們的苦難中,祂也受苦。拯救他們的不是天使,而是上主自己。因著祂的慈愛憐憫,祂拯救了他們,祂以往時常看顧他們。(以賽亞書63章9節)

本段經文,以問答的方式開始。以賽亞書63章1節上半段提問:「那從以東的波斯拉城來的是誰?那穿著華麗紅色袍子的是誰?那具有威力向前邁進的是誰?」下半段接著說:「祂是有拯救大能的上主;祂來宣告祂的勝利。」

根據創世記25章的記述,以撒與麗百加生了雙胞胎,就是以掃與雅各。「第一個出來的,身體帶紅色,渾身長毛,像穿了毛皮衣,所以他的名字叫以掃。第二個出來的,手緊緊地抓住以掃的腳跟,所以他的名字叫雅各。」(25~26節a)從歷史可知,以東雖然與以色列有共同的祖先以撒,但仍與以色列為敵。

這一段經文,描寫在耶路撒冷城牆上的守望者,看見一個身穿紅袍的勇士,從以東的波斯拉城而來。守望者害怕那是來自以東的仇敵。然而,從經文來看,那穿紅袍的勇士不是以色列人害怕的仇敵,而是要拯救他們的上主。

作者用鮮明的段落呈現上主的拯救,形容祂是一位戰士,身穿紅色的戰衣。祂要打敗以色列的仇敵,拯救祂的子民。經文中以當時人們釀酒時踩葡萄的動作,象徵以色列的敵人必如葡萄般被踩爛擊潰。這是要表明上主的公義,祂要對不義的惡行施以懲罰,祂要如踩葡萄一樣,審判作惡的國家。

經文進一步指出,當以色列在苦難中,上主也受苦。但是,因著祂的慈愛憐憫,祂拯救了他們。以色列人以為拯救他們的是天使,但經文指出,是上主自己拯救了他們。儘管以色列是上主所揀選的子民,他們卻常背離祂,使祂的聖靈憂傷。因此,上主成了他們的仇敵,跟他們作對,目的是希望他們回轉歸向祂。

這是以色列人的景況,也是我們基督徒的處境。雖然我們已經認識上主,經歷過祂大能的救贖,卻仍像以色列人一樣,常背離祂,偏行己路。即便如此,上主卻仍主動宣告,祂要恩待祂的子民,作他們的救主,並與祂的子民共度危難,使其腳步穩健,並讓他們得安歇,使祂自己的名得稱頌。

為此,讓我們宣告:「我要述說上主的慈愛;我要讚美祂在我們身上所成就的事。祂有仁慈和不變的愛……」

默想:
我生命中最大的威脅是什麼?面對威脅時,我是否不靠人、不靠天使,只倚靠上主的拯救?

祈禱:
慈悲憐憫的主上帝,祢是陶匠,我是泥土,是祢親手所造。我卻常背離祢,求祢不要長久記得我的罪,因我是祢的子民,求祢憐憫我。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本文轉載自:每日新眼光讀經2021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