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繪本《熊鷹羽毛》發表 認識排灣族文化和語言之美

◆報導媒體: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
◆報導記者:林婉婷
◆日期:2023年8月2日
.
【林婉婷屏東報導】8月1日是「原住民族日」,在這個重要的日子,一群長輩與兒童聚集在Payuan(排灣)中會Tjavatjavang(達瓦達旺)教會,聆聽教會牧師Ljumeg Patadalj(蔡愛蓮)在新書發表會中訴說繪本《熊鷹羽毛》(qadris)的故事。這冊繪本為Ljumeg Patadalj與傳道師Aruai Patadalj(賴佳安)第二度合作,前者寫作、後者繪圖,並請傳道師Ljeljeng Patadalj(蔡愛香)協助校對,內容呈現排灣族的階級與婚姻制度、狩獵與生態倫理等文化價值,於今年7月由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前往報導原文 https://tcnn.org.tw/archives/174193

(攝影/林婉婷)

(攝影/林婉婷)

成為有力量的分享

有人說:消費不是把妳的錢變不見,而是把你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試問
神賦予的恩賜,如何變現成為有力量的分享!

有人說:消費不是把妳的錢變不見,而是把你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試問
神賦予的恩賜,如何變現成為有力量的分享!

蔡愛蓮發佈於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分享帶來祝福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 林芳仲牧師
Ljumeg Patadalj蔡愛蓮牧師將排灣族傳統故事,以排灣族族語文及漢文等二種語文並列,透過以繪本重新呈現該族的傳統故事。使現代人可以從排灣族的故事學習族人的智慧,並從中得到祝福。
本書故事的姊妹-Tjukutjuku 與 Kaljaljuljalju-長大之後,沒有與父母同住。由於部落發生飢荒,她們向部落中的親友尋求幫助,以期取得食物,但無人相助;最後,他們只能選擇變賣母親留下的寶物求生,但仍無人願意買下。
求助無門,她們只好取下家中竹梳的一部分,種在樹下讓它成長。沒想到,竹子成長得快速良好,並延伸到她們父母的住處。父母得知她們的狀況,提供支持;她們並在得到父母的幫助後,重新回到部落。
回到部落後,族人見到她們的食物,遂向她們求助。然而,姊妹告訴部落族人,大家應該將家中獵物都拿到部落廣場,藉由彼此分享才能得到祝福。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約翰福音第六章第1節至第15節提到,耶穌使五千個人吃飽,是因為有一個小孩將他帶來的五餅二魚分享給大家。經過耶穌的祝福,讓五千個人都能吃飽,最後還剩下十二籃的食物。
這兩個故事都提到眾人因為分享而得到祝福。分享的精神不但在耶穌基督的時代就對群體很重要;在排灣族的傳統文化中,重要性亦可見一斑。群體中的每個個體,都因體會到透過分享才能對這群體祝福。
Ljumeg Patadalj 蔡愛蓮牧師透過排灣族族語文及漢文並列的方式,一方面使讀者可了解故事內容,同時使讀者學習排灣族族語;另一方面,她以繪本呈現,讓讀者更能在圖文並茂的趣味中,完整接收到故事的精神。
我希望每個讀者都能接收到故事傳達的精神,並能得到上帝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