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原來的我

剛剛,週末下班時間一過,科長進來看到我桌上的教材,笑我讀的什麼書啊?!我說「審教科書二校」,她笑我「那麼始終如一」。

我想起自己在21歲不滿的年紀結婚時,伴娘問我會不會很快就結束?這一走就是29年。

我想起從前考取主任資格準備回到原住民學校服務時,校長勸我先留在平地服務。我知道校長愛護我,怕我到山上學校會「變質」,但這一路走來,我走過的原住民學校都很好,而我也一直都很好。

我也想起離開教職借調原民處時,許多愛護我的長輩朋友,不能適應我可能會變成他們不認識的伍麗華。但這二年多,原民處創造了都會區族語安親班,原民處即將有部落之心民族學校,而我和這些老夥伴,也仍舊繼續發展排灣本位、魯凱本位教科書。

時間再倒回今天中午十二點,我還捧著一碗鍋燒麵,坐在電腦前與「為台灣而教TFT」的董事們進行視訊會議呢!

朋友,不要為我擔心,不論何時何地,都是日常生活,我還是原來的我。

★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江炫昌

今天,府外參加3個活動,府內主持2個會議,照說應該沒什麼時間用臉書寫日記,但是少女心的我,因為在今天看到了「籃球博士鄭志龍」,怎麼樣也要炫耀一下。(其實是為了要幫大家介紹一部屏東人的好戲啦)

對排魯孩子來說,籃球是一個逆天運動。

民國81年,高中生「江炫昌」,三地門排灣族人,幫屏東高中拿下隊史第一座HBL冠軍。自知天生條件不足以投入籃球界的他,踏出校園後從事其他職業。

100年,江炫昌來到以排灣族為主的來義高中籌組籃球隊,終於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領域。

面對條件不合格的球員與設備環境,做為一個教練,只好花工夫拖自己的朋友、同學下水,籌組後援會支持開銷及陪伴。

這支來義高中的隊伍,黝黑短小,但是擅長窒息式防守,讓對方難以得分,就算是200公分的長人,也討不到便宜。成立不到三年,成為高中籃壇勁旅,號稱讓人聞風喪膽的「黑潮」。

我在記者會致詞中提到「人生精不精彩,如同電影好不好看,動人的故事絕不能是平鋪直敘,狀況迭起、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劇情,才能扣人心弦。」

人生就該節制悲觀,按照既有的恩賜發揮,即便上演令人心酸的喜劇,往往更有可能叫好又叫座呢!

謝謝原民台看中這個故事,找來鄭志龍、包卜等人演出6集的電視劇。

好戲今天開拍了,明年3月原民台見!

★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農民的辛酸事

在我的生活及工作中,經常可以聽到農民的辛酸事。

就像昨天聽到部落的一位大哥跟我抱怨「以後不整理檳榔園讓它隨便長,付出的成本划不來」,理由是「那麼辛苦的施肥、除草,價格那麼差,如果以年薪來算,一個月平均才三仟塊收入…….」

我今天上午面試通路據點人員,一位阿美族的應徵者提到他一直忘不掉家鄉土地的芳香,於是回鄉陪爸爸種稻米,流汗耕耘一年,一公頃也不過十萬收入,深刻體會父親的勞碌,也讓他打消了回鄉當農夫的渴望。

⋯⋯

每次聽到老實農夫的辛酸,我除了跟著心酸,除了跟著憤恨環境,也期待能夠積極的做些什麼。

今晚臉書私訊傳來—-

「真的很抱歉打擾了妳,真的很希望你協助幫忙我們家的檸檬、鳳梨、情人果,全部都是不噴農藥跟化學肥料,我們有無毒證明。我父親辛苦栽種努力,人工拔草,就是不打農藥或化肥,來給大家最棒的健康水果,檸檬的皮不苦,鳳梨是一年六個月的等待長大成熟,但是那麼好的水果,我們根本沒有管道,我也是很認真幫爸爸去部落賣。我們的鳳梨,比較綠的可以放大概14天,這就是沒打藥的魅力。」

這是一位女兒透過臉書訊息行銷爸爸的農產,我不認為這是廣告,我聽到這是「來自土地的聲音」。我想,對每個月固定領薪的我們而言,實在是應該用舉手之勞給這些雙手摸土雙腳踩地的農民一個支持,讓好物(美好事物)生生不息。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和兒子相處的每一天

晚餐,我們閒話家常,提到兒子今早在教會打爵士鼓的模樣,下巴抬高高,嘴角、眉毛揚起來,笑他那副自信來得莫名其妙。

見我給他漏氣,「我到底是不是你兒子?」「不是」,他沮喪神回「噢,阿姨好」,我只好誇讚「你的吉他彈得比爸爸好」,他高興的回「媽媽,我都是遺傳妳齁!」我說「你真是不簡單」,「這很簡單啊」……..

於是連續的叮咚聲,爸爸將三張照片傳到「一家人」的群組裡。那是上週兒子畢業典禮早上出門前爸爸側拍的影像記錄。我因為議會的定期會,只得缺席他高中階段的畢典。青春期的孩子,我特地為他「打扮」一番聊表心意,還拿吹風機吹了一個連他都覺得帥的髮型。

感謝主,這個出生850公克,一歲八個月才學會站,至今喊每位同學都還是「同學」的年輕人,竟然讀完高中,接著準備上大學了。

和兒子相處的每一天,我都可以有講不完的笑話跟同事分享,也有說不出口的心疼。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白白得來的恩典,也看到了神在每個人身上的動工。

日子其實是這樣子的,你可以把它當做一種囚禁,但你也能視它為邊界與邊界的可能的交換,永遠保持去尋找更多歧異小徑的信念。更好的或者更壞的,暗無天日還是風和日麗,都源自你採取什麼觀點穿越。

我剛剛告訴他,你18歲了,我開始期待你成家嘍!「為什麼?」「因為我知道你是一個可以耐心聆聽、陪孩子說故事玩耍、啟發孩子創意思考的好爸爸丫!」他很認真的同意了。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記者來電詢問我的看法

除了記者詢問,這二天也都有人聊起問我。

這麼說吧,事件中貴族女孩感受到的屈辱,我感同身受;核心領袖對於傳統規範失序的難以忍受,我也能琢磨體會。面對歷史共業,對失根的一代而言,社會又豈能苛責。許多社會的問題都要回到教育來救本、治本,因此,當記者來電詢問我的看法,我呼籲應當反省、正視學校實施民族教育的必要與重要性。

重建主體,是當代原住民最急迫需要的。誠然,人的行為,受到國家法律的規範;然而文化的行為,必須回歸族群本身的規範,族群的「主體性」才有可能展現。

「主體」要如何長出來?這涉及到人類是如何認同自我與分類其他人。

這就好比國與國之間需要疆界,以避免資源上的掠奪,也可以劃分對所屬領域的責任。一旦人民不清楚自己與他國人民的關係,國家就如同沒有界限,在關係中就無法保護自己,無法為自己的不舒服伸張正義。

不論國與國、族與族、人與人,「界限」都是很重要的東西,它在畫分「我」的位置與「他人」的位置,它讓你知道,你是誰,你不是誰,什麼是你的,什麼不是你的。一旦不清楚你是誰,也就無法為自己提出正當性。

也許有許多人主張應打破疆界,認為疆界會禁錮我們,傷害他人,事實不然,界限也可以帶來安全感和力量。界定主體,才不至於被他人吞沒,找回疆界,即找回主體,你的界限,決定你的力量。

當少數遇見多數、非主流碰上主流,「和而不同」是古聖賢呼籲人們應追求內在的和諧統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在今天,「和而不同」更是人類共同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基本法則。

當世界走向一元,台灣有多元的各族群優勢, 讓我們長出主體,彼此守護,彼此壯大,相映生輝。

另外對於法官審理,也能觸及文化脈絡的探詢,嗅到我國司法人員的文化敏感度有在進步,不免也為自己常受邀為司法人員做文化講習這件事,真心感受到他們是玩真的。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二位手牽手的老男孩

秘書長傳來照片,二位手牽手的老男孩,說是我認識的人。

沒錯,我一眼便認得,二位都是高個兒的客家王子。右邊黃校長是他父親,左邊劉校長是我從前的校長。黃校長兒子是我目前縣府的秘書長,劉校長兒子是我研究所時的所長,後來做過屏教大校長及客委會主委。

這二位老男孩於68學年度在瑪家鄉筏灣國小共事,21年次的劉祿德是校長,30年次的黃國光是主任,69學年度黃主任赴任霧台鄉阿禮國小校長。啊,僅僅一年的共事。

⋯⋯

這二位硬頸的客家校長,多少年來各自忙碌精采,隨意出手便是鋒芒畢露,如今見面,從容的牽手踏步,令我不禁好奇這短短的一年共事,彷彿曠野一樣的無邊無窮,想必這裡面的情份紮實,深深地刻骨。

時過境遷,這起初的不論「筏灣國小」還是「阿禮國小」,都已經在地圖中消失。然而當年長官與部屬間的換帖情義,毋需時時掛在嘴邊,也毋需時時跟隨,而是把自己的肋骨換出去以後,拿到另外的肋骨填進自己的胸膛,成為一輩子的理念追隨,發芽又播種,乃至遍地開花、桃李芬芳。

我喜歡照片裡這二位牽起手的老男孩,這手勢如此稀罕又從容,在在教人喜歡,是愛,是榜樣。

★請點圖進入本臉書
★請點圖進入本臉書

永久屋不要再有這樣的憾事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忙碌不停,只能擱置前日、昨日、今日許多值得分享的美好事物。但,剛剛ㄧ件憾事,讓我覺得應該說出來,免得繼續發展……..

八八風災後,有些部落災民被安置到「永久屋」。許多人在山上借貸蓋房子,雖然被迫遷離,不准住了,銀行貸款依然要繳,因為規矩就是如此。

日子再難過,欠債還錢也是天經地義。民間捐贈的地上房屋有權狀,只好被法院執行為「拍賣標的物」。不過上頭備註提醒「這是災民永久屋,土地是國家的,若是買下就要拆屋還地唷~」

但是有一種人,深信所謂的「合法取得」,相信所謂的「信賴保護原則」,他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他認為即便誰敢拆他合法取得的房子,他所相信的法律會讓他得到國家的賠償。於是,有災民因為欠銀行38萬,山上的房子沒了,山下各界善心捐贈的永久屋也沒了;於是,也有既不是族人、也不是災民的外地人,區區用38萬,就買下了一個他不可能住在這裡的房子。

即將被趕出房子的原屋主,跟買主苦苦哀求,希望用「租」的方式繼續住下來,這個外地人卻喊出80萬買回,分期慢慢付。

我們就是這個時候被告知此事。

即便有幾位律師告訴我們可能告不贏,我們仍舊堅定提告,清楚表達「必須拆屋還地」,我們只認所有權人「是否原受贈特定災民」,除非「原價」回歸「原所有權人」,否則「這已逾越政府原本設置永久屋安置特定對象災民的目的及用意,並且買受人你又不是政府贈與契約書的對象,何況這土地也不是你的,所以就把你買的房子拆走吧!」

就在得標人急於脫手之際,他透過「有很多人排隊想跟我買」的惡意欺瞞方式,吸引一位在外地工作、沒有分配到永久屋的當地族人,在沒有訂定任何契約的狀況下已匯給對方50萬,並約定去地政所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後,另交付60萬尾款。

我們緊急詢問到這位買主,他對於永久屋只能透過「繼承」,無法以任何買賣方式取得一事不知情,於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日子裡每天都要處理許多公務,即便幫助鄉親解決了問題,我們也都默默放在心裡欣喜安慰。在此破天荒公告周知,是希望安置災民的永久屋不要再有這樣的憾事,也希望不要讓這樣的「有心人」在部落流竄。

我們跟鄉親站在一起,所以,繼續追,該告就告…….(好在即時攔截,所有權尚未移轉完成,尤其他又多了詐欺、背信)

圓夢行動

期盼您戴上耳機,好好聽完孩子的「圓夢行動」。

致詞時我第一句就說:「泰武國小在我心中是一個難以被取代的名字。」

如同《青山國小》是我第一個服務的原住民學校,《泰武國小》是我第一個擔任校長的學校,《地磨兒國小》是讓我得以將排灣族本位教科書付諸實現的第一個學校。他們帶領我進入不同的人生版圖,看見生命的美好。

⋯⋯

100學年度我們透過編寫教科書,讓班級日課表上出現「民族教育」「國際教育」,這二門課是相關聯的,也就是說,國際教育的內容是民族教育的延伸,接著,孩子們透過「麥哲倫計畫」在畢業前有一個「實踐行動」,以符合學校「把根札深,把夢做大」的願景。

很美好的課程規劃吧!請看看孩子是否也很美好?我們可不可以別再強調或者懷疑孩子是否有競爭力,我們可以定睛孩子是否成為他自己滿意的樣子⋯⋯

這些年來,孩子們憑自己的本事出國,於是愈來愈有本事。致詞時我分享了為何泰武國小孩子的木雕、刺繡……作品那麼厲害(比大人更好),我說:「一件事情只要一直做一直堅持的延續下去,自然就會形成一種文化,形成動人的力量,後面上來的每一個孩子在這種氛圍中長大,自然而然的就厲害了。」

即日起至4/20,想看這些厲害的作品,請到屏東市原住民文化會館2樓,盼望您也願意成為孩子「圓夢計劃」的一份子。

#屏東市原住民文化會館
#泰武國小原夢藝展

2019年的單詞競賽縣賽

#圖文引自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粉專

今年的單詞競賽縣賽結束了,懷著「我屏東·我驕傲」的精神;我們又創幾個紀錄。

第一,參賽隊伍從去年的35隊,增加到44隊。

⋯⋯

第二,我們以鼓勵推廣學習的模式,第一輪採賽分排序取優晉級;複賽採賽分排序取前六名。決賽時以複賽分數排名第一至第三名隊伍一組,進行循環賽,爭取前ㄧ二三名;複賽分數排名四到六名隊伍一組ˋ,進行循環賽,爭取四五六名。

第三,孩子們認識的單詞量增加,競賽成績普遍進步。國中組複賽均分129,國小組複賽均分157。

謝謝所有參賽的隊伍,特別感動屏東市的中正國中派出4隊(北排灣、南排灣、霧台魯凱語、海岸阿美語),瑪家國中、高樹國中各派2語言別;國小部分,霧台、地磨兒、北葉、長榮百合各派2語別,武潭國小(含分校)派出3隊參賽。

在孩子們吟唱歌謠聲中,我們完成頒獎典禮;族語是傳承文化的載體,通往具有原民魂的路上,我們繼續,在不同的位置上,一起加油。

🌾國中組🌾
第一名 瑪家國中:霧台魯凱語
指導老師 :杜正雄
第二名 來義國高中:中排灣語
指導老師:石亞文
第三名 高樹國中:北排灣語
指導老師:詹艷艷/邱永文
第四名 瑪家國中:北排灣語
指導老師:何秋成
第五名 中正國中:北排灣語
指導老師:何秋成
第六名 中正國中:海岸阿美語
指導老師:林雯琪

🌾國小組🌾
第一名 望嘉國小:中排灣語
指導老師:林梅君
第二名 霧台國小:霧台魯凱語
指導老師:曾美珍
第三名 地磨兒國小:北排灣語
指導老師:翁香花
第四名 地磨兒國小:霧台魯凱語
指導老師:邱秀妹
第五名 忠孝國小:北排灣語
指導老師:連玉櫻/秦美珍
第六名 青山國小:北排灣語
指導老師:陳英妹/藍琳

恭喜國中小前二名隊伍,瑪家國中霧台魯凱語隊、來義國高中中排灣語隊、望嘉國小中排灣語隊、霧台國小霧台魯凱語隊,將代表本縣於六月至台北參與全國賽。

#我屏東_我驕傲
#我原民_說族語
#特別感謝協力團隊_三地門鄉/青山國小_口社國小_賽嘉國小_青葉國小_地磨兒國小
#辛苦今天腦細胞重傷的_眾主審_北排灣語_中排灣語_南排灣語_霧台魯凱語_大武魯凱語_海岸阿美族語評審團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請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原來十年

前往國家教育研究院的途中,前來接駁的司機一路跟我聊天。當我提到自己曾在這裡受校長訓練,猛然驚覺正好十年。

我來這裡跟儲訓校長們分享的「素養導向的課程轉化」,正是我這十年來的理想與實踐,無怪乎講者行雲流水、聽者豁然開朗,想來賓主盡歡。

⋯⋯

依照公式,一張白紙對摺二次看不出什麼,若是對摺十次也不過10公分,但若是對摺30次就比喜馬拉雅山高,對摺42次可以觸碰月球,對摺103次則跟宇宙一樣大了!

時間沒有厚度,如果時間也可以對摺再對摺摺,十年累積的是什麼呢?皺摺打開之後又是什麼呢?

我一直把「生活」這件事看作是「旅行」,我把自己看作是一個「旅人」。關於旅行這件事情,身體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踏步前行,小小的第一步踏出去,開展了後續的每一步。

旅行就是出發前做了一些準備與規畫,按著心裡的圖譜與收集的資訊,讓身體依照一定的時間與路線,把心情抓來跟著身體走。在這過程中,預定的與偶然的事件安排了我們的時間,心情也同時在這樣的脈絡下獲得了意義。偶而有些小插曲讓我們心跳不已,可能是一場奇妙的邂逅,或是路旁的黑狗狂吠不已,但旅行最後總會劃下句點。

我喜歡革命家Che所說的:「去流浪吧,排除萬難去一趟流浪之旅吧。送給你,一個旅人,一句話:流浪漢腳步的芳香,在我的身上久久飄盪。」

我喜歡當個「流浪者」,任何地方都是目的,但是到了目的卻又不覺得是目的。每一時刻,可以肯定我們都只是一個人,無論有多麼親密的伴侶,我們還是一個人。認清了這一點,流浪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孤獨,流浪者這個身分放在我們身上就覺得很自然。

邁向下一個十年,已不是為了成為壯年,而是步入老年,若是能懷抱流浪者的胸懷,那麼日常將彷若星際,生活也會開展如宇宙。

★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點圖進入本文臉書

 

伍麗華 ●現任: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處長 ●曾任:屏東縣泰武國小校長、地磨兒國小校長 ●本網啟站:201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