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2021原住民日

2021原住民日匯集文作

8月1日原住民日微思

 【蔡愛蓮臉書

【排灣中會大傳部部長
【延伸閱覽蔡愛蓮牧師專欄
魯夢歌Ljumeg(蔡愛蓮) 網誌
【台灣教會公報 標籤〉蔡愛蓮牧師

.

明天禮拜天正巧是台灣原住民日(8月1日)
也是總會訂為「原住民族群母語紀念主日」
想用
聖經:使徒行傳二章5-6節
主題:用母語宣講,力量大
想到2016年(中會設立70周年前),
已經年邁91歲的懷約翰牧師在遙遠英國的祝詞,
用流利的排灣語問候、讀神的話語,是多讓人感動。
原住民日除了珍惜得來不易的正名、穿載漂亮的族服外,
如何讓族語、文化精神活出來呢?
2021年8月1日主日直播如下連結:

.

原住民族日前夕3

【回享屏東縣政府原民處伍麗華處長
 .
4正名運動未曾結束,族人的聲聲呼喊仍在凱道蕩漾,直至得勝才驟然無聲。
自1994年8月1日「原住民」正式入憲,具有歧視、同化政策意涵的「山地山胞」稱呼,隨時光漸漸在社會中被抹除。而當年正名運動的成果,替當代原運開闢前行的路,其精神也滋養後續一代接著一代運動者成長。
這27年間,族人爭取有關文化權、財產權、生存權、認同權,乃至於民族自治等權利落實不曾停過。過去我埋首校園進行原住民族本位的教育改革,雖較少機會親身參與,多是遠端支持祝福。而在大家的託付下成為民意代表,幾次前往原運現場進行聲援,看著這一代的原住民族青年,透過網路發起議題、號召動員,成為推動著體制變革的助力,心裏由衷感佩。我身負為族人監督政府的責任,樂於與青年朋友交流,進而透過質詢或與各部會溝通,調整不合適的政策或法律。
這一期的原視界雜誌中,介紹6個原住民青年組織,有凝聚年輕力量串聯原住民青年的「#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致力打造屬於當代布農青年的對話的「#臺東縣布農族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無懼社會眼光勇敢現身給人勇氣的「 #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 」、用文字安撫自己療癒他人對於平埔族群身分認同迷惘的「#沒有名字的人 」、積極參與聯合國組織為臺灣原住民發聲的「#LIMA原住民青年團」、發起花蓮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環保抗爭行動的「#花蓮中區青年小組」。
在原住民族日前夕,我想邀請您以敏察的眼、柔軟的心來認識這些年輕人。或許您身邊也有為部落、族人正在努力的青年,也請你支持他,支持我們原住民族未來的希望。

原住民族日前夕2

【回享屏東縣政府原民處伍麗華處長
3跟預期的一樣,疫情警戒降級後,行事曆又再度茂盛,期待所有期待恢復的事情都能如此。
早上我在自己的生活圈參與敬重長輩的告別儀式,又匆匆前往教育界老朋友的歡送迎新致意。下午的我已在台北參加「原照會」長照檢討會議,表達完意見接著跑去順益博物館為「原舞者30系列」加油,這是我今天很重要的事情,就像他們很慎重的邀請我一起爭取辦理這意義重大的三十週年。
其實,我對原舞者的印象,一直執著地停留在「他們用族語唱歌」,因為這就是留在我腦海最深刻的感受。
話說從頭30年前,有一群長期離開原住民部落的年輕朋友組織在一起,在部落長者及人類學者的協助下,透過田野調查,用身體的記憶學習原住民歌舞藝術,並將學習成果推廣演出。
回想自己的32年前,那時我剛出校門教書。魯排族的我,教孩子唱、跳「阿美三鳳」,因為這就是我腦袋裡認為的「山地舞」,也是我會的山地舞。
十年後(22年前)學校的大會舞,我以為自己進步了,把鄒族、卑南族、泰雅族所有好聽的族語歌曲串在一起編了歌舞劇。
回想過往,全然的自我感覺良好,不知道自己荒腔走板、錯得離譜!對於身為一名原住民籍的國民教育階段的老師,實在是可怕又可憐。
幾十年來,族群意識的萌芽,我走得篳路藍縷,這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共同命運。
直到12年前,我身為泰武國小校長,我們拒絕參加合唱比賽,拒絕用西方美聲唱歌,拒絕教孩子唱不是自己部落的歌。「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用對的聲音、對的語言唱對的歌。」這是我在泰武國小泰武古謠傳唱 Taiwu Ancient Ballads Troupe重新學習的功課,也只有如此,才能帶領孩子回到教育的本質、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這些年,大家可以看到Suming 舒米恩以莉.高露 Ilid Kaolo王宏恩 BiungAdo 阿洛Sangpuy 桑布伊⋯⋯愈來愈多人勇敢的用族語踏入主流歌壇,尤其是Abao阿爆(阿仍仍)的全族語專輯突破主流音樂,獲得2020金曲獎年度最佳歌曲的肯定,長江後浪推前浪,如同布拉瑞揚舞團 BDC引起的注意,這些都是來自原舞者學習與薰陶的軌跡。
致敬,原住民正名27,原舞者三十,不僅僅而立,還要而歌、而舞、而說,邁向成為「真正的人」!

原住民族日前夕1

【回享屏東縣政府原民處伍麗華處長
2再過幾天就是我們原住民族的大日,值此時刻,不論是面對原權前輩,或者想到為國爭光的原住民選手,我都會感到慚愧,反省自己到底能為原住民族做什麼?
想想這次的東京奧運,阿美族舉重好手郭婞淳 KUO, Hsing-Chun奪金成功並創下多項紀錄,排灣族青年楊勇緯 Yang Yung Wei首次參賽拿下柔道銀牌更開創台灣奪牌新領域,現在大家都說原住民選手為國家穿金戴銀。
另外,鄒族方莞靈;布農族江念欣-MaLia、高展宏;排灣族陳柏任;泰雅族林佳恩、馮俊凱、;阿美族蘇柏亞、謝喜恩、楊俊瀚 Hank Yang陳傑JC、林真豪、陳念琴﹣I’m Nien-Chin,CHEN等老將新秀,已完賽的選手表現亮眼,準備上場的亦有望奪牌。
不過,當原住民在奧運會場為國爭光,舉國歡騰的同時,外界可知台灣「原住民」這三個字多麼得來不易!
這百年來,原住民呼求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但是,僅僅一個「正名」就非常辛苦。
追溯至1984年,全台各地的原住民權利前輩們,組織了「#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確立了不要被稱為「山胞」的正名運動路線。
直到1992年國民大會的討論,當時執政黨並不支持「原住民」這樣的稱呼,提出了「早住民」這個名詞,在原住民族人堅持之下協調未果,維持「山胞」(1992.5.8臺灣時報)。
6月23日,原權會在總統府前發動「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大遊行,37個原住民族團體響應,全國族人及各界聲援人士,包括當時民進黨籍國大陳菊(花媽)等3,000 餘人參加,是歷年來原住民族抗爭活動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於屏東瑪家鄉文化園區辦理的「第一屆台灣原住民文化會議」,李登輝總統出席致詞,並以國家元首身分稱呼「原住民」,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7月1日李登輝總統接見原住民族抗爭代表,承諾支持正名運動。7月28日國民大會經兩輪表決,一票之差驚險過關,歷經10年的抗爭,「山胞」終於正名為「原住民」,8月1日公布憲法增修條文,「原住民」稱呼正式納入憲法。
明天(7/30)李登輝前總統逝世週年。對台灣民主來說,李登輝是第一位民選總統;對台灣原住民來說,李登輝是第一位給予原住民尊重的元首。我相信,這是因為他清楚知道,台灣是多族群的命運共同體,必須走向釘根本土、平等、尊嚴的民主社會。
寧靜致遠,正名之後,期待土地、自治的理解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