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有感

【延伸閱覽賴啟圓執事專欄
【延伸閱覽賴啟圓網誌
【延伸閱覽佳崇長老教會
【延伸閱覽佳崇教會官網】

賴啟圓忘記大概是在哪一個時間點,得知了這一本書。只記得自己很認真到了博客來下訂了這本書。那時候決定下單,大概是它強而有力的標題《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心裡想著,既然他是有名氣的文字工作者,而我身為小小後輩,認為自己大概需要看一下大前輩的書,或許這條路走起來,才能越走越順。

拿到書的這一天,我已經26歲。迫不及待拆封,一口氣看了前25件事情,哪怕今天工作再累,也趁著疲倦爬到眼皮前多嚼一點、再翻一篇。睡前,心中歸納出唯一的想法就是「如果我早一點知道這本書該有多好」。心想,在小鎮工作的這幾年,或許就不會走得如此坑坑疤疤、磕磕絆絆。

裡頭50個篇章,面向廣泛,但每個篇章都好像指出同一件事情,就是待人處事的「責任和態度」。只要態度對了,再難的事情彷彿,都可以被克服、解決。

其中某個篇章的深深共鳴,是我在看完整本書當下完全感受到。

「堅持每次只買一本最想擁有的書」。

去到喜歡的書店,「一次只買一本書」,除了可以更用心選擇,這樣也能累積下一次的期待,而每一本精心挑選的書也有了它與我的故事。

「一次一把抓」的經驗我也算是領悟不少,每一次買書都衝著「我一定會把這本看完!」的心態,所以認為只要派的上用場,就隨手抓一本。彷彿買到了那一本書,就等於買到了所有的知識和見識。再次檢視自己的閱讀經驗,有很多時候,書本只是放在架上,當作一種裝飾,好像自己真的讀過。若是有人問起某本書的內容為何,或者是最喜歡裡面的哪一個部分。過了老半天,我可能仍舊吐不出半點字句,說起來也真是搞笑。

我想,真正的「讀」,就是能把道理給融會貫通。而這一次,我想我大概真的懂松浦彌太郎的意思了─堅持每次只買一本最想擁有的書。

我可能會改成「一次只擺一本書」,或者是「一次只看一本書」,才能不斷提醒自己,想把書裡的知識收進自己的記憶體中,那得需要好好用心看,至少能在作者嘔心瀝血之後,從中拾取與自己經驗相稱的內容,或者把需要引以為戒的篇章作為未來的準則,又或者,從讀中找到樂趣,看著看著笑了、看著看著哭了、看著看著找到共鳴,甚至被安慰、被理解、被療癒……。

買到這本書,不僅是學習到許多寶貴的職場技能,認真看後,我認為其實更多的其實是自我的檢討。過去在小鎮生活和工作的這三年,自己學到了多少,又有多少是還在學的?還有什麼需要學習的?這本書,真的是一種參考,一個範本。

今年26歲,比書裡的年紀稍微遲了一年,看完後想了很久,如今我不再覺得「如果可以早一點知道……」,而是覺得寶貴,我買到這本書,我還在職場,我還有機會,而我也學到了。而我也寫下了我與這本書的故事,那是26歲的我,對人生經驗尚且不足,找尋解答的方法之一;是26歲的我,初入職場挫折時的安慰劑;是26歲的我,給自己未來成長的依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