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42.賴啟圓執事專欄

◆佳崇教會執事(2020/7/05就任) ◆恆春基督教醫院/企發室文編(2019/8月任職)

細數恩典,為要感謝祢。

.
這禮拜如火如荼展開採訪,賴啟圓,不偏不倚打中我所需要知道和了解的內容,讓我省力了許多,也更能從每一個分享當中,再一次被故事裡未曾謀面和日常生活出現的主角給感動。

68年欸,一群人為了同樣的目標堅守了68年,頭也不回一股勁地付出大把歲月的不在少數,聽見困難直接給予需要的更是平常,而信實的神是何等恩待,一年又一年,像是在火坑裡,燒盡,燒盡,燒盡,卻是越走越堅定,即便人力缺乏、財務缺乏。

燒盡歲月、燒盡光陰、燒盡金錢,只為那一份不辜負、為那一份從上帝而來的呼召、為那些無法吭聲的需要存在,不曾懷疑、不曾妥協、不曾放棄—是我所認識的恆春基督教醫院。

能夠和一群這麼優秀的人共事,多麼美好,儘管明天肩上仍然是擔負重量,但仍相信在角落、在別人看不見之處努力堅持的,在天父面前,耀眼燦爛。

主後 2023/04/09 復活節主日/佳崇教會

.
◆媒體事奉–
文字編輯:邱慶恩執事、賴啟圓執事
攝影:賴約翰師丈
◆禮拜內容–
主禮:傅梅珠牧師
司會:葉佳恩執事

〈敬拜讚美〉青少年團契
信息:祂已經復活了
經文:馬可福音16:5-6
華/曾宜庭青年
母/羅慈恩執事
〈信息〉主禮:傅梅珠牧師
Q.基督教別於其他宗教有什麼不同?
-我們是相信耶穌基督是復活的主。
-耶穌的降生、傳道、被釘十字架、復活的生命,帶來歷史時間上的改變,更是帶來文化、藝術、政治的改變。
-若耶穌基督沒有復活,就於其他宗教一樣了。
-基督的復活是現在基督教的磐石。
-在巴基斯坦,釘十字架並不特別,只要是重刑犯都會釘上十字架。
-約翰福音19:34
-兵丁用槍矛確認耶穌死後,亞利馬太的約瑟將耶穌的屍體安放至墳墓。
-當時的煉衣(壽衣)是用細麻布纏裹,並抹上近60公斤的防腐香料,這種做法只有在死人身上才能做。
-馬太福音28:1
Q.空墳墓到底證明了什麼?
-僅有空墳墓不足以讓人相信耶穌真的復活,但在那個早晨耶穌向許多人顯現。
-馬可福音16:9、馬太福音28:1-10、林前15:6
-耶穌復活後像多人顯現,許多婦女、彼得、往以馬杵斯的門徒、多疑的多馬、還有五百多位弟兄⋯。
-耶穌向門徒顯現,是要門徒知道,無論他們往哪裡去祂都與他們同在。
-耶穌升天後,留下聖靈保惠師,作訓誨的工作。
-若保羅沒有傳福音給外邦人,我們不會認識福音。
-保羅雖為基督受苦、受難,他卻未退卻。
-能夠在教會裡聆聽上帝的話,要好好感謝保羅的傳福音。
-排灣中會第一位基督徒 林泉茂牧師,曾任職玉泉教會。
-排灣中會有一萬四千多位信徒。
-上帝的心意一直都是祂愛世人的每一個人。
-主日禮拜象徵主的復活。
-信教沒有生命,唯有信耶穌基督才能的生命。

〈獻詩〉松年、婦兄、青年團契
〈奉獻〉曾伍芳長老
〈事工報告〉沈秀華執事
〈公禱〉
1.耶穌的復活,願我們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
2.為著身心靈欠安的弟兄姊妹禱告。
〈頌榮〉
〈祝禱〉傅梅珠牧師

2022佳崇教會感恩節/信息-那九個在哪裡?

【延伸閱覽佳崇教會專欄
【延伸閱覽佳崇教會官網
日期:2022/10/9(日)
.
◆媒體服事:
。電腦同步聽打講道摘要呈現銀幕:賴啟圓執事
。動態攝影:伍恩賜長老‧邱慶恩執事‧賴天恩弟兄
。靜態攝影:伍恩賜長老‧羅秀惠長老‧張秀玉執事
。彙整製作:賴約翰師丈

◆信息:傅梅珠牧師


影音→2022佳崇教會感恩節各團契獻詩(或點下圖)
tu網頁
◆請點圖進入下一頁

讀《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有感

【延伸閱覽賴啟圓執事專欄
【延伸閱覽賴啟圓網誌
【延伸閱覽佳崇長老教會
【延伸閱覽佳崇教會官網】

賴啟圓忘記大概是在哪一個時間點,得知了這一本書。只記得自己很認真到了博客來下訂了這本書。那時候決定下單,大概是它強而有力的標題《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心裡想著,既然他是有名氣的文字工作者,而我身為小小後輩,認為自己大概需要看一下大前輩的書,或許這條路走起來,才能越走越順。

拿到書的這一天,我已經26歲。迫不及待拆封,一口氣看了前25件事情,哪怕今天工作再累,也趁著疲倦爬到眼皮前多嚼一點、再翻一篇。睡前,心中歸納出唯一的想法就是「如果我早一點知道這本書該有多好」。心想,在小鎮工作的這幾年,或許就不會走得如此坑坑疤疤、磕磕絆絆。

裡頭50個篇章,面向廣泛,但每個篇章都好像指出同一件事情,就是待人處事的「責任和態度」。只要態度對了,再難的事情彷彿,都可以被克服、解決。

其中某個篇章的深深共鳴,是我在看完整本書當下完全感受到。

「堅持每次只買一本最想擁有的書」。

去到喜歡的書店,「一次只買一本書」,除了可以更用心選擇,這樣也能累積下一次的期待,而每一本精心挑選的書也有了它與我的故事。

「一次一把抓」的經驗我也算是領悟不少,每一次買書都衝著「我一定會把這本看完!」的心態,所以認為只要派的上用場,就隨手抓一本。彷彿買到了那一本書,就等於買到了所有的知識和見識。再次檢視自己的閱讀經驗,有很多時候,書本只是放在架上,當作一種裝飾,好像自己真的讀過。若是有人問起某本書的內容為何,或者是最喜歡裡面的哪一個部分。過了老半天,我可能仍舊吐不出半點字句,說起來也真是搞笑。

我想,真正的「讀」,就是能把道理給融會貫通。而這一次,我想我大概真的懂松浦彌太郎的意思了─堅持每次只買一本最想擁有的書。

我可能會改成「一次只擺一本書」,或者是「一次只看一本書」,才能不斷提醒自己,想把書裡的知識收進自己的記憶體中,那得需要好好用心看,至少能在作者嘔心瀝血之後,從中拾取與自己經驗相稱的內容,或者把需要引以為戒的篇章作為未來的準則,又或者,從讀中找到樂趣,看著看著笑了、看著看著哭了、看著看著找到共鳴,甚至被安慰、被理解、被療癒……。

買到這本書,不僅是學習到許多寶貴的職場技能,認真看後,我認為其實更多的其實是自我的檢討。過去在小鎮生活和工作的這三年,自己學到了多少,又有多少是還在學的?還有什麼需要學習的?這本書,真的是一種參考,一個範本。

今年26歲,比書裡的年紀稍微遲了一年,看完後想了很久,如今我不再覺得「如果可以早一點知道……」,而是覺得寶貴,我買到這本書,我還在職場,我還有機會,而我也學到了。而我也寫下了我與這本書的故事,那是26歲的我,對人生經驗尚且不足,找尋解答的方法之一;是26歲的我,初入職場挫折時的安慰劑;是26歲的我,給自己未來成長的依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