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林‧長樂教會傳道師
【延伸閱覽法法吾妮.拉樂歌安傳道師專欄】
今早拿到熱騰騰的土地權狀時,過去這將近一年的記憶瞬間倒帶,心中最大的擔子終於卸下了。主是信實的,祂真的垂聽了我們的禱告。當我們專注在祂的聖工時,祂自然會我們開路。謝謝小會議長許松牧師為我們揭開教會土地歷史的故事、謝謝陸和合長老幫我們完成最複雜的行政程序、還有默默協助我們的朋友們。最後的最後,謝謝我所愛的長樂教會弟兄姊妹們,謝謝你們同心合一的禱告,給我們很大的力量及堅持,讓我們彷彿看到40年前那一群在恆春半島山區上的開拓者決定要在長樂買一塊土地蓋教會的心意。
【延伸覽閱法法吾妮.拉樂歌安傳道師專欄】
父親節的前夕得知爸爸住院的消息心裡實在很難受!況且我們住在100公里以外的恆春半島山區。那時才能真的體會到遠水救不了近火的心境。
爸爸不太會表達身體上的不舒服,總是很幽默的掩飾一切。希望我們不要有所顧慮讓我們可以在外面往前衝。
記得要念神學前向父母表達我的意願時,媽媽一時很難接受,倒是爸爸一口就答應。….他只是覺得我總是上三不五時就往教會跑,不知道在熱衷什麼,但他卻在這個時候助我一臂之力,讓我可以義無反顧的走向神的道路。⋯⋯
….閱覽全文請至:
http://paiwan.com.tw/UniandUbak/?p=79
【法法吾妮.拉樂歌安傳道師專欄】
夜深了,感謝主,我們終於回到教會了。然而,此刻的心裡仍悸動不已。昨天主日聚會完,就馬不停蹄的來到桃園聯山教會。這長達一千公里的旅程,就是為了要守護教會的土地,而這也是我們的最後一站-「桃園女子監獄」。
這一行程我們並不孤單,有倆位天使協助我們一起完成。首先,是昨晚等我們到半夜的楊清福牧師。他毫不猶豫的答應要接待我們一行人,讓我們可以脫去疲憊的身體好好休息。並為我們預備豐盛的早餐,使我們更有活力來面對未知的今天。 …….全文請至: http://paiwan.com.tw/UniandUbak/?p=66
〈本文題〉
<原住民日Indigenous Peoples’ Day in Taiwan> —文化修復是通往未來的路!
「化解」一直是我們夫妻倆努力的目標,曾經因為我過度的族群意識對他發飆,因為我覺得他沒有辦法理解我的明白。直到他因為婚入進到部落,實際融入部落生活。漸漸地,他開始放下他那太客套的禮貌。
過去,我一直以為我會嫁個原住民或者某國的南島民族。甚至到今天我倆夫妻還是有很大疑問-「為什麼是你?」因為我們都不是對方的第一志願!但很奇妙的,我們在神學院遇見,我們談的不只是神學,還有大量的「文化」議題。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跟我很認真討論原住民文化的對象是一個「白浪」,所以當他開始說起哪個原住民學者的研究時,我帶著輕視的想法看著他,心想應該只是講講吧!因為他講的那些人,都是我老師啊!但上帝的旨意實在是高深不可測的,因為最後,我們結婚了。
前陣子,有一位愛主、單身、帥又高、喜好戶外活動且很愛原住民的朋友,問了一個「我們知道答案,卻不是知道怎麼表達」的問題。就像是你沒有生活在那裡,所以無法理解我們的明白的感受。又好似部落的老人家告訴你,喝保力達可以降血壓,但是你又不敢喝下它。發現我們真的已經不能在文獻上找原住民文化了,而是要進到他們的生活中理解他們的想法。外面很熱烈在談「原住民轉型正義」的議題,但部落最夯的可能是「三倍卷」怎麼領、怎麼用。即便是我們常常在外的孩子,回到部落時,長輩總會說「你是哪家的孩子?」也是試圖幫我們接軌部落的生活,那更何是他族群呢?如果你說要怎麼理解原住民,我可能會說你先來部落住上幾天,再說吧!
然而,很可惜!大家對部落的概念還未完全脫離過去的想像。以來為參加豐年祭就能了解部落的祭典、以為來山林小溪就能理解我們對土地的尊重、以為下過海就能成為真正的海洋之子,但卻忽略了最平談的部落生活。而每一個部落有許多不同的風格,又會營造不同的部落個性。就以三地門鄉來說,達來部落很多笑話、地磨兒很驕傲(有排灣族首都之稱)、莎卡蘭很愛給人取綽號、安坡的很聽老婆的話、賽嘉男生很會運動、德文的很會拔河、青葉的很團結(因為是三地門鄉境內唯一的魯凱族部落)、馬兒很長老教會及大社長的很原始。這是我們這一代朋友們閒談之間的玩笑話,但可能對上一代的又是不同的感受。那外來者呢?我想又因人而異。
大部份的原住民對「白浪」會有普遍的共同想法,但較為負面消極。這些經驗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互動而產生的,我們彼此一定是有一起學習過、一起工作過,甚至一起生活過,從每天的相處來認識對方。反之,非原住民朋友也是如此。過去社會的變遷下,大部份的原住民到「平地」是為了要生存!而現今非原住民朋友到「部落」是享受生活!一個是想盡辦法在都市叢林中養家糊口,而另外一個體驗原鄉田野風情。但很有趣的,有時候在了解彼此的過程中,大家就相愛了。但爾後卻也要面對的問題—是否可以被另外一方群體「接納」。
「文化修復是通往未來的路! 」這一句話出現在昨天聯合報內頁的廣告。我雖然還沒有仔細看內頁,但直覺給我就是多樣的面貌,以一個溫柔的途徑接納彼此的不同,共同修復歷史的傷痛,才能一起走向未來。但前提是,不能要求被害者,一定要原諒你。
★延伸閱覽:法法吾妮.拉樂歌安傳道師專欄→ http://paiwan.com.tw/vaqu20/?cat=190
~by Dato Reynaldo – Chief of the Lumad of Kamansi
雖然要去的地方是看起來的充滿熱情的島嶼,但是卻也是我第一次參與國際會議帶著莫名的害怕,因為菲律賓從2019年1月1日至7月20日登革熱疫情已達146,062病例,造成622人死亡,也就那麼剛好發生在我們要去拜訪的民答拿俄。然而,也不幸地,全島目前菲律賓政府列為戒嚴地區。
我們沒有花很多的時間在會議桌上,倒是實地參訪人權受到壓迫的地區,聆聽在地的故事。我被分到要拜訪菲律賓的民答拿俄,真實的體會在地原住民(Lumad)的心聲。我彷彿親身體驗台灣正在戒嚴的情景,第一天就哭的唏哩花啦,因為這些受壓迫的事情正在發生。Lumad人從2018年的六月起,就被迫遷移到其他地方,離開自己的傳統領域,因為政府覬覦他們的土地。他們的土地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金礦,肥沃的土地,溫泉,與地熱。此外,原本應該傳承他們文化和信仰的學校,也被迫關閉。 ….閱覽全文請至:http://paiwan.com.tw/UniandUbak/?p=54
很難想像當你的孩子無故被殺時,警察告訴你:「你不能過去抱他!?」
很難想像一夕之間,部落的領袖突然死了、當你回到家時,發現親愛的母親被逮補。
但是警察卻告訴你-你不能申訴?!
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Lumad),
聽完你們的故事,即便想裝堅強也不行了。
怎麼能夠…
我知道要叫你們要保持盼望那是一件很難的事
…..閱覽全文請至:http://paiwan.com.tw/UniandUbak/?p=51
Today, it’s our 1st anniversary of being local pastors (not ordained yet). Also, it is first day of ILT local program. We welcome two our ecumenical guests, one from U.S., Megan Lin; the another is from Japan, called Wakana (若菜). We are grateful for what God has done for us in this first year.
今天是我們到牡林和長樂的第一年;也是ILT行中會的第一天。我們接待兩位普世的客人,一位是來自美國的林孟瑜,另一位是來自日本的高坂若菜。感謝主過去這一年為我們所做的事情。 …..閱覽全文請至: http://paiwan.com.tw/UniandUbak/?p=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