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費捉襟見肘 教學素質無法提升

經費短絀,教學設備難以改善

  目前一般山地學校,人事經費的負擔,就占去學校總預算的九成,如果沒有專款補助,要想改進教學的設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再者,山地學校的行政費用,也普遍不敷使用。
  由於山地學校的規模不大,按班級多寡所列的行政費用,也就相對減少;然而,規模小的學校一樣要參與縣內或全省性的各項活動(如教學觀摩、球類或其他比賽),這些比賽或活動都必須支用辦公費、業務及旅運費等;山地學校大部分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自然這方面的花費就比平地學校高出許多。一方面,山地學校的家長會財力單薄,實難以紓解學校的困境;再方面,山地學校人數少,不若平地的大學校可藉學校師生消費合作社賺得的盈餘來彌補經費上的短絀。因此,從各種實際的狀況看來,山地學校的確在經費上遭遇到不小的困難。
  在教學設備的更新方面,同樣也因為經費問題而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圖書的補充及專科教室的設備。儘管政府有時會充實偏遠山地學校的設備,但一、兩年後,學校又會恢復以前的模樣。
  對實際情形不太了解的人總誤認為,每一個山地學生分到的平均數額,比平地學校的學生高,因此山地學校的經費應該不致捉襟見肘。然而,他們忽略了山地學校這項平均數額偏高的原因,乃是由於其本身規模小,補償性修建費偏高,彌補性輔助較多所致。對於山地學校素質的提高,有消極的補償作用,卻缺乏積極的改善效果。此外,人事及修建經費占總經費比例偏高,使得學校僅能維持最低限度的正常運作,而沒有能力從事教學設備的改善,仍是教學素質難以提升的主要因素。

由中央支付教育經費,增進教育立足點的平等

  以上種種問題,亟待教育當局拿出魄力來解決。筆者建議,由中央編列預算,直接支付山地教育的經費,而不由地方政府來支付。因為目前地方政府教育經費的負擔超過總預算的百分之三十五,已經高過憲法規定的範圍,恐怕沒有辦法再提供充裕的經費來協助山地學校改善教學設備。我們不妨參考英國「教育優先地區」制度與美國「及早開始計畫」,以政府經費補助偏僻或貧瘠地區,加強辦理補償教育,以增進低階層兒童在教育上立足點的平等。事實上,憲法第一六三及一六九條,對於這種教育經費的補助,有明文的規定。同時,協調社會服務機構及大專院校山地服務隊,長期協助充實山地學校圖書及其他教學設備,也是可行的辦法。

回目錄

梁明輝競選2020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現任屏東縣瑪家鄉鄉長;中國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