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家庭問題多 學校要加強親職教育

家庭不正常,山地小孩發展受限多

  誰都不能否認,父母對子女的關心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重大因素。然而,由於大部分山地家長教育水準較低,對於管教子女缺乏正確觀念;因此,常造成山地學生接受正常教育的障礙。
  而「家庭經濟」也是一項重大影響因素。原住民生活都較窮苦,顧三餐不暇,更遑論其他。有些家長長期在外工作(深山林班或打獵,遠洋捕魚或至都市工廠從事勞力性的工作),常將子女託付鄰居或親戚順便照顧。如此,如何奢望子女有良好的表現呢!
  更甚者,有些家長根本不顧子女學業,令子女故意輟學,或者與人口販賣者勾結。
  根據花蓮縣政府統計,該縣國民中小學自七十三學年度「強迫入常條例施行細則」正式頒布,至七十六學年度止,三年間,適齡孩童失學及輟學總人數高達一千零一十七名。其中,山地籍孩童占六百二十二人。由此可知,山地籍學生失、輟學比例相當高。
  另外,根據警方「正風專案」屆滿一年之取締資料顯示:未滿十四歲的雛妓案,共有一百一十七件;而山地女孩竟佔其中九十五件,比例高得嚇人。這應該是純真活潑、接受國民義務教育的年齡,為何沒有留在學校呢?
  除了以上所述的因素,目前的山地學童亦深受「酗酒家庭」、「單親家庭」的打擊。許多山地父母酷愛杯中物,影響了家庭經濟及家庭和諧,子女無法受到良好照顧。而單親家庭在山地學校比例一直高得令人擔憂,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或者是由於酗酒造成家庭破碎,或者是因為意外死亡。不管如何,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山地學童,其未來必定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及影響。

學校要利用多重管道,宣導親職教育

  由於山地家庭教育觀念幾乎等於零,因此學校方面要接下許多輔導工作。學校應利用家長會、教學參觀日、村校聯合運動會,對家長實施宣導、進行溝通。如果效果不彰,亦可結合鄉會所力量,於村里民大會、豐年祭或其他集會時,加強宣導「國民義務教育」、「教育投資」、「不酗酒」、「法律常識」,課以家長責任,使其關心子女課業,鼓勵子弟升學。
  其次,學校應加強家庭訪問。家庭訪問除了能瞭解學生的生活背景外,亦可與本地家長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項工作甚為重要。
  另外對於那些父母長年在外工作的山地學生,學校應主動給予關懷;晚上可開放教室供唸書,住校教師可給予義務課業輔導。如此,不但可增進學生學識,亦可促進師生間的感情。
  宗教力量亦是推動親職教育的良好社會資源。由於原住民大部分都信仰基督、天主等教會;因此,這些神職人員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許多時候,比學校教職人員更具有說服力。學校若與教會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相信在教會的配合下,許多宣導工作將更容易達成。(兒童日報,教育大家談,1988.11.21)

回目錄

梁明輝競選2020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現任屏東縣瑪家鄉鄉長;中國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