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三地門所長咖啡工作坊

認識自己嗜好的咖啡風味

我的第一次喝咖啡是在2006年在屏東縣深山部落-德文部落,也是台灣種植咖啡有百年的歴史。日本在台灣時期,就有種咖啡的原鄉部落。在當時我所品嚐的咖啡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很特別,但當時一起喝咖啡的朋友們,都紛紛表達咖啡的風味有香、有回甘、有種種的什麼風味,可是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記得唯一感覺是有苦味,很像中藥似的。我無法表達咖啡的優點,因此我有個夢想,我要追尋咖啡是什麼風味?
事過十餘年,原來咖啡有如此迷人香甘甜美的風味,為要愛好咖啡的同好者,明白自己喜好風味,把多年的追逐小心得分享給大家。
咖啡從烘焙的焙度來找到適合的風味:
淺 焙:活潑明亮多變酸香味,嗜酸族可接受。
淺中焙:酸味比淺焙稍溫和。焦糖的甜香更明顯。
中 焙:尖酸味轉為柔酸,咖啡有酸甜味,酸甘苦最為平衡,可算大眾化的口味。
中深焙:會有焦香味出現,也會有微微的煙燻味,苦香味明顯,但焦糖香與甜感仍會明顯,
深 焙:苦香味比較重,但仍有回甘,嗜好苦味的,深愛這種烘焙度。
從以上的烘焙度,可以輕鬆找到喜好的咖啡風味。
ftrmp0811

咖啡豆後製的重要性

每當我在萃取咖啡時,我常被哪迷人的香味帶入到美麗的幻境,尤其那清淡的花香味,厚重的核桃味,帶有巧克力的甜味,哇!真是有一種非常幸福的味到,當然 要有這樣的咖啡風味,不是每家莊園的咖啡都能有的。經多年多次的咖啡豆後製失敗,而累積了現在後製咖啡可以有迷人香味的咖啡,那就是如何讓小櫻桃(咖啡果實)內的果肉元素,經有後製方式滲透到咖啡內層的種子(咖啡豆),如此 這顆咖啡豆才會有很獨特的風味。
一樣都是屏東三地門鄉德文山區所生產的咖啡豆,就因為不同的處理方式,致使咖啡豆有不同結果。我是愛好追根究底,更喜好研究探索事物的莊園,我為了要喝到我喜愛的咖啡風味,花了不少時間去索取相關資訊,也親自試(驗)做多次,更付了不少的學習費請教咖啡前輩們,終於找到了我的最愛,迷人香味,入口後味蕾的享受,是筆墨無法形容的,只有親身體會才會知道什麼是【喝咖啡的幸福感】。 101年咖啡處理 002

排灣中會資訊網開設–馮德仁長老專欄

歡迎馮德仁長老開始經營在排灣中會資訊網建置網頁資料,為此而開設「馮德仁長老專欄」與可印在個人名片之《固定網址》 http://paiwan.com.tw/vaqu20/?cat=135 ,並在相關的《標籤雲》增設「三地門所長咖啡工作坊」。本資訊網亦會協助解決《馮德仁長老專欄》在建置資料時可能所遇到的問題。誠摯邀請非常歡迎敬愛的牧者們與弟兄姊妹於此開設您之網頁專欄,本資訊網非常樂意協助與您共同經營。
※歡迎進入馮德仁長老專欄 http://paiwan.com.tw/vaqu20/?cat=135

咖啡果實的構造

咖啡這個名詞帶給人們有很多不同的影響力,但我們所飲用的咖啡,到底是那個部位,咖啡到底長什麼樣子?咖啡豆也有人稱小櫻桃果,從一般人的概念是咖啡所結的果實-就是咖啡。但咖啡豆其實最外層是果皮,皮內第一層是果肉,再深一層是咖啡殻(保護咖啡豆種子)再更深一層是一層簿簿的保護膜(稱銀皮),最深一層才是咖啡的種子,也就是我們所飲用的咖啡豆。

要如何讓咖啡豆產生迷人的風味,就要經過好幾道的後製加工,才會給這小東西翻轉得到令人喜悅的迷人風味。

01-0811-t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