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0619(日)

◆各類題材之文字分享與報導
.
1110619(日)
牧師傅梅珠因病,教會長執會第一次遇到了本會信徒一人,部落族人傳統宗教一人與外部落本會信徒家人天主教信徒的離世。必須做本會信徒過世的每晚安慰禮拜與告別禮拜,並如昔慰訪傳統宗教的族人,與依例慰訪本會信徒家人天主教信徒。
記得去年年初的一個月內牧師主持了五位信徒相繼安息主懷的告別禮拜,長執們可謂忙得人仰馬翻來形容每晚輪流主禮安慰禮拜。所不同的是牧師在總是感受如家有爸爸媽媽在的『安全』感。這一回長執會該怎麼面對上述離世之第一次牧師不在,連我當師丈的都疼在心裡。
所幸,拜科技之賜,長執會們平時就非常會運用「佳崇長執會群組Line」做會議、討論、事工與關懷轉達,都習以為常。因此牧師與長執們在線上討論,或牧師對長執將辦理之相關情事,程序內容禮拜該注意的,文字敘明的清清楚楚而有所依循,信徒的安慰與告別禮拜,已是長執所熟悉,非本宗信徒之過世族人,而更提醒注意相關禮儀及信仰得體。
從群組Line上看,長執們事工進行的積極屬靈語言對話,在事務上的相互協助,在服事上的恩賜機制使用。代議長老曾伍芳的整揮引領同工,伍恩賜長老在事務與協調的運作,張秀玉執事在屬靈恩賜的注融,其他長執們的同心配搭服事事奉,從整個Line裡的對話以及影像的輔助,讓我不禁然從心疼中,感恩主在長執們的同在帶領。正如:
告別禮拜後張秀玉執事說–
『感謝耶穌
帶領教會今天上午告別禮拜的服事跟晚上慰問禱告的服事⋯
聖靈賜合一的心在我們當中
彼此順服在聖靈的帶領下同心服事
因著我們的服事榮耀神的名
神賜福教會的各項事工充滿愛與能力 使更多人的心被神得著歸向主!』
在慰訪本會信徒古華的天主教家人中,曾伍芳長老說:
『感謝主,周長老帶我們先親近宋家,我們完全不認識真不知怎麽開始。再交由秀玉執事帶領禱告會(同聲同心禱告)。
感謝聖靈帶領我們,為我們安排同工之間事工的配合,感謝榮耀主。』
在慰訪傳統宗教信仰的族人,伍恩賜長老說~
『弟兄姐妹及同工們平安,感謝主,今晚本教會長執同工及弟兄姐妹至歸崇村張府哀家行主愛致上關懷及安慰代禱。』
這期間牧師除了感謝主,深深感動長執同工們在主禮的完美服事與事奉,辛苦大家郭陳秀鶯老姊妹的告別甚感遺憾與虧欠與大家無法分擔事工,只有感動再感動至不知該再說些甚麼,謝謝同工在告別禮拜當天邀請傅梅花牧師(三地門鄉扎瓦歌教會駐堂牧師)協助主禮告別禮拜。
不禁然讓我想起聖經上言-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林前13:2)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13)
三個月前,主禮主日禮拜講道,從主題訊息引例本教會在長執會、各團契、和主日學的同工熱心忠心服事主,使我們教會在神的恩典蒙受如芽發旺,一一對長執會與各團契舉實例時,內心深深感動而上不接下的強止沾濕的雙眼,當最後說到主日學時,內心裡湧強烈責問:
「那你呢?你在那裡?」
讓自己無法抗拒內心裡深動的責問,油然沒有理由考慮立即向全體弟兄姊妹前宣說:
「請我們主日學校長曾伍芳長老,下個月開始每個月安排我每月一次的主日學事奉禮拜。」
內心裡頓時極度欣悅,續為主福音浸融於無限滿足和喜樂的講道之中。之後的下個月,開始重回主日學老師的事奉!
聖經馬太福音19:14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過往喜歡從事主日學工作,是因喜歡講故事讓主日學生從聖經故事培育生命信仰的認知與實踐。就讀屏東師專時期在屏東市平山長老教會開始從事主日學事奉。屏東師專畢業服役後,在我母會比悠瑪教會決志當主日學老師(當時為平和長老教會),之後為主日學校長。內人傅梅珠(當時為傳道師)於南和教會與歸崇教會牧會時,我續主日學服事事奉工作。歸崇教會與石頭營教會合併後的佳崇教會,想不起來自己為何會停止主日學的服事。而在設立佳崇教會始到昇堂會,在長執同工更多方面的協助事奉與服事。
回想在我母會比悠瑪教會擔任主日學校長的服事事奉期間。因著運用在學校服務兼任行政之經驗,與委身主日學事奉工作之志,而曾受邀主日學相關課程講師和觀摩我教會主日學,如:
▲1987年(民76)8月25日~26日山地南區(高雄縣布農中會、屏東縣排灣中會、台東縣東排區會)主日學教師師資營,受邀專講「聖經故事法」。
▲1988年(民77年)7月16日南區山地(當時的嘉義縣曹族、高屏、台東的魯凱族與排灣族)主日學事工成果觀摩於我比悠瑪教會主日學。
▲1995年(民84年)8月29日南部地區兒童主日學師資訓練於涼山長老教會,受邀專講「教學管理與規劃」。
▲1999年(88年)2月6日基督教拿撒勒人會南區兒童主日學師資訓練於古樓拿撒勒人會,受邀專講「如何作好-主日學校長」。
每每之後,都非常喜愛投稿台灣教會公報社經驗分享。也還記得蔡愛桂牧師當年讀玉山神學院教育系時,還曾電訪我從事主日學的事工。於此登再重覽投稿文,對於二、三十年前筆者撰述的主日學服事作為回顧與激勵自己。如下文:
◆紀念日‧活動‧母語
◆說故事的技巧
◆南區山地主日學事工成果觀摩會序
◆掃描南區山地主日學教師
◆參加山地主日學校長營
【蔡愛蓮臉書】
【排灣族達瓦達旺教會】
【排灣中會大傳部部長】
【延伸閱覽蔡愛蓮牧師專欄】
【魯夢歌Ljumeg(蔡愛蓮) 網誌】
【台灣教會公報 標籤〉蔡愛蓮牧師】
.
Maya marekutj, ku su kinizangan;tiaken a su Cemas, anema anan a su karekutjan?Uri ku su papupiculan, uri ku su pusaladjan;uri ku su ljakeven, uri ku su paseqeljingen.
不要怕,我與你同在; 我是你的上帝,你還怕什麼呢? 我要使你堅強,要幫助你; 我要保護你,要拯救你。 (以賽亞書41:10)
【延伸閱覽小米園網站工作室】
【延伸閱覽賴約翰師丈專欄】
.
◆網址(片長:3分21秒):https://youtu.be/e4yNK38WpM8
首先謹代表kacedas/Tudalimaw 的家人向大家致歉,在疫情期間勞動大家來參加家父的告別式,心中很過意不去,謝謝您們親臨會場。
父親一生經歷過許多的風浪,包括重大車禍、工作中的爆炸意外、裝過四支心臟支架、小中風及脊椎手術等,特別是 2015 年的脊椎手術讓他身體 有了極大的變化,也因此而住進了安養機構,一待就是近八年。在安養機構的這幾年 ,爸爸生活雖無法自理,但精神狀況還算不錯。去年打了三劑疫苗也很平安。所以,我們以為爸爸這次住院也會像以往一樣,用他的意志力勝過疾病,無奈世紀之毒武漢肺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奪走了爸爸的生命,是那麼毫無防備,令人措 手不及。
藉今天的場合,我要謝謝我母會的牧師王德成牧師、法拉卡斯牧師及我們部落的村長高勝輝村長。這些年家人陸續的出事, 最無助最徬徨時候,第一個救援的總是王德成牧師及村長,在毫無頭緒時一步一步 的指引。更深的感謝不單是這一次爸爸的告別禮拜,更感謝的長期的關 心及代禱,每每我來佳義禮拜,我總是看見父親的名字放在週報,成為佳義教會 長期的代禱對象,謝謝你們實踐了基督耶穌裡分擔苦難的教導。
在疫情期間,我們真的不敢奢望會有多少人或團體來家裡慰喪,但感謝主,從昨 天到今天前來家裡慰問的有排中中委會、婦女事工部、兄弟事工部、牧傳會、聖經翻譯委員會、大 同教會、伍麗華立法委員辦公室團隊、屏東縣政府邱黃肇崇 秘書長、文化園區主任曾智勇、前議員陸月嬌執事、陸月熹姐妹,衛民ㄧ家、駱牧師及村內的弟兄姊 妹們、謝謝您們不畏疫情的挑戰,勇敢的前往我們喪家鼓勵我們。
謝謝今天出席爸爸的告別禮拜的好友,特別總會代表日依牧師、平安基金會董事長吳志仁牧師、副執行長林耀明長老、教會公報社方嵐亭牧師、瑪家鄉秘書羅清仁長老、排灣中會中委及所有的牧者同工,謝謝您們。
我也要藉這個機會感謝這三年來,從我大哥猝逝到我老爸安息主懷,提供第一線服務的平安葬儀社,您們的專業讓我們放心的把一切交給您們,辛苦了,尤其這 疫情期間,你們緩和了我們緊張害怕的心。
最後,再次代表我的爸爸向各位在座的弟兄姊妹說聲辛苦了,他這麼一個平凡 的父親,卻勞架大家前來弔唁,真的非常感謝。除此之外,我也要代表爸爸說一 聲對不起。爸爸跟我們大家一樣有他的限制及軟弱,生前他一定也得罪過不少的 人,如果爸爸在言語上在行為及態度上曾經冒犯您,願您在主裡饒恕他。
願主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延伸閱覽Tjuku Rupaljangan牧師專欄】
【Tjuku Rupaljangan 臉書】
前晚深夜12時從潮州家獨回部落平和村時,內人傅梅珠牧師驚訴,姑丈涂有利已安息主懷。回程部落一路傷感沒能實現說好的期望有日能與姑媽和表妹等家人,一同前往療養院探望姑丈,而今突然聽此消息離開了我們,深感難過對病中的長輩老人家有美意美時一定要即知即行。
清晨接收姑媽賴春花長老語音Line,告知我姑丈已蒙主恩召回天家。回電安慰姑媽與表妹樂歌安牧師話語一二。中午後即從屏基醫院直往姑媽家佳義部落。
從父親之述姑媽自幼非常聰慧得人喜愛,因著姑丈(佳義部落人)的軍中友人(馬兒部落人)介紹了姑媽給姑丈,再加上我父親(當時賴光雄傳道師)鼓勵姑媽,認為雖然涂有利家境窮,但是是很好的青年,認為姑媽一定會受到呵護愛戴。同時能嫁到佳義部落,使他們倆兄妹在異鄉佳義部落相伴(家父曾在佳義長老教會牧會,之後而定居佳義部落),而姑媽答應了這門婚事。但姑媽之後想也沒想到,有一天我們竟隨大武山深境內的平和村(我母親原生部落)遷村,跟隨搬家到現在萬巒鄉鄰近的平和部落。是姑媽至今仍在提起彷如離棄了她一樣(佳義部落與平和部落循沿山公路10分鐘即可到達,非常近,過去姑媽身體好時,自己還會騎著三輪摩托車幫我們農事採花生)。
姑丈涂有利,性情柔和,爽朗深具幽默。記得住佳義部落時期,有時一大早姑丈就到我家和爸媽談需幫忙農事,當時年幼的我姑丈總愛逗戲玩笑著我。也因此,有時在遠山的農地姑丈姑媽幫忙我家農事,中午我們一起吃午餐,望著山下一大片的鳳梨園(現在的屏東科技大學),遠處龍泉道路往來大小如柴盒般的車輛。在農事上姑丈姑媽對於身為傳道人牧會教會的爸媽,著實給我們很大的幫助。生活中還記得有時自己還去姑丈家過夜。
我們遷到平和部落後,除了父親牧會的教會楓林教會信徒幫忙我們蓋房子的地基整地,姑丈每天來回協助幫我們完成蓋房子。每每和姑丈一起或人聚時他總是談笑風生氛圍非常愉悅,喜歡跟他在一起。
與姑媽聊了甚久,浸融對姑丈回憶愛與人為之美好,再與表妹們分別聊生活概況。傍晚前南下心情釋懷的回比悠瑪部落,待明日參加告別禮拜。
★延伸閱覽:爸!我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