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活動‧母語

【賴約翰師丈之平面媒體刊文轉製數位網頁系列文-基督信仰與教育篇

cg1070506紀念日‧活動‧母語    
◆作者:賴約翰(滋膏)

《本文刊於台灣教會公報1988(民77年).11.20 第1916期第10版
本作者時任比悠瑪長老教會主日學校長 。當時教會尚稱平和長老教會。

為迎接「世界主日學紀念主日」的來臨,使主日學生有感於主日學的被重視和認識自己的節日,並在意識上強化信徒對主日學的重視。便與溫信臨牧師研商舉辦慶祝活動,經深思熟慮後,預擬了主日學生、教員的獻詩、表演節目、用母語說聖經故事……等節目方針。經教員熱烈的回應與議決後,便開始了各項活動的準備工作。

每晚間,各級主日學生與教員到教會演練將表演的節目,同時,精選出最善說母語的學生加強訓練說故事。教員們專精地教導學生聖經故事的情節和學生平時所難以說到的母語用詞;各班將平時所練的兒童詩歌,不厭其煩的加以複習;教員們不顧一天工作的辛勞勤練習詩歌,聖台壁上之十架左右側也醒目地貼著:「世界主日學紀念日」,大家都知道「今日的主日學是明日的教會」、其實「今日的主日學就是今日的教會」。

期盼的「佳節」在主日學熱絡的總動員準備下來臨了。上午的主日崇拜,主日學之青少級及教員分別在證道前後獻詩。溫牧師於講壇勉勵會眾:身為父母者當以敬畏上帝的信仰成為對子女的「最佳遺產」……並闡述主日學紀念日之意義和總會本會對主日學教育事工之目標。下午二時半起,是純以主日學為主的活動。禮拜堂平時平均一百二十餘人的成人崇拜已「不堪負荷」,而今,加上各級主日學生,每個空間均「佔」得「水洩不通」,加以學生的活潑雀躍之情,使得慶祝的氣氛更加濃厚。在會眾的唱詩,牧師的祈禱後,各班依程序,使出渾身解數盡情表演。從年齡小的載歌載舞表現出的甜美、活潑以至青少級的羞怯含蓄的個性表現使得會眾間欣賞之氣氛也相隨的變化。上帝賦予原住民甜美自然的歌聲,迴盪在會眾間,純美的讚美聲,彷彿對上帝單純的依靠和仰望,與原住民單純厚實的民族性相和於每一韻律中,令人深深的感動。會眾間有的不時拍手或鳴唱著附和著歌聲……其中,高小級的直笛、口風琴、鈴鼓……優雅清亮的合奏詩歌樂聲,更是吸引人,顯得獨樹一格。每當各級主日學表演時,家長的眼神與指指點點的舉動,似乎在尋找著兒女表演的方位,親情之愛表露無遺。用母語說聖經故事,一直是會眾所期盼的,講故事者,膽大信心十足,將母語口若懸河的配合其聲調、手勢、面部表情,隨著故事情節的韻味,適時或強化的將「撒該的故事」、「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生動地表達。其中也有走調的語腔字語,增添了不少趣味;有的講得「出乎意料」之程度外,令會眾「刮目相看」、「稱奇不絕」。從信徒們仔細聆聽的表情,或一絲絲的笑意中,體會出聖經故事的「節奏」與溶浸於自我文化之「歸屬感」,在在都表示出母語的親和、生動、自然……。然而,本會重視母語的推行,不只是在主日學力求實踐而已。每每在崇拜中,溫牧師適時以國語證道,青年每週被安排輪流用母語翻譯(平和教會有二、三位非排灣族之信徒),翻譯除了是因需要外,在另外的意義是為著青年在這「統一」語言的「侵襲」下,更熟悉與鼓勵說母語。在此國家致力於「統一」語言之背景,在強勢文化下的原住民母語,除了家庭外,教會肩負傳續是一項「負擔」,也是一份「責任」。畢竟,上帝所創的自然(含母語),都是好的,怎可忽視呢?母語是「族」之根,豈可淪入失根之悲呢?也因此,本會主日學強調母語以及辦此活動是有其背景與意義的,亦是我們此次活動的重點。本會年長者平時語重心長地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忘了自己的語言,免步平埔族的後塵,辦此活動,更是讓他們特別高興,同時,對於我們晚輩而言,除信仰教育外,亦是母語文化與富有啟示教育的相應結合。活動在熱烈之下進行著……至頒發慰勞品予教員們時,溫牧師請資深長老高福生於會眾前頒發與慰勉教員。高長老以欣慰期待的心情,慰勉教員們的辛勞與在主日學教育事工所作的成果,並鼓勵眾信重視主日學教育事工……,其中有教員已溼了雙眼……而我深深知道,在與他們同工的日子裡,背後,他們犧牲了不少的時間與工作。為主服侍不單單只於禮拜日的主日學教育事工而已,而今,仍然要繼續向前邁進,努力向前奔跑。

慶祝會結束了,我凝視著學生們遠去的身影,期望著他們未來的信仰別失去了排灣族文化的根……。

※賴約翰平面媒體刊文轉製數位網頁系列文-延伸閱讀※
排灣階級文化之再思另一種原舞 山胞賴約翰不等於原住民滋膏他們原住民哪!原住民為何不知─回應教會與社會
紀念日‧活動‧母語
說故事的技巧 南區山地主日學事工成果觀摩會序掃瞄南區山地主日學教師參加山地主日學校長營來吧!我們起來建造監所配搭事奉感考前該不該減少聚會?不敢當種眾謝飯,怎麼辦?–「蚊叮」的逼迫聚會遲到的省思–遲到事小? 山地教育的『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