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部落-「小山地門」

【延伸閱覽伍麗華立委
本文臉書

◆本影引自伍麗華|Saidai/Reseres粉絲專頁 2021/3/12
◆本影引自伍麗華|Saidai/Reseres粉絲專頁 2021/3/12

半年前,長樂教會的Vavauni牧師聯繫我的辦公室,希望我陪同「特見」一位獄友。
今天,牧師來到辦公室,除了感謝那次的特見解決了教會的難題,同時也帶來延續前案的又一個「請託案」。
她說,她所服事的滿州鄉長樂教會,當初建造教會的第一代教友,是1950年代(民40)從北部三地門鄉德文、達來、賽嘉、好茶一帶遷徙過來的。
當年為了要取得較好的生計條件,聽人說南部有可以種水稻的良田,因此集結遷至牡丹旭海村第8鄰(現在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轄地) ,逐漸聚集成「東海」部落,在google地圖上,仍可找到舊址的標記,名稱是「小山地門」。
當時東海部落由36戶組成,遷徙的族人希望在當地延續基督的福音,因此從自發性輪流在各家聚會,一直努力到集資籌設了東海教會,成為恆春半島第一批的宣教福音。牧師告訴我,編寫排灣語聖經的英國人懷約翰牧師,以及排灣族第一代牧者,都曾到此地關懷異鄉的家人朋友。
民國65年,政府以設置九棚基地為由,倉促的以軍卡車將族人遷徙至現在的長樂村大公路,過程中族人的經歷實在令人不捨。Vavauni牧師告訴我,好朋友讀孤讀孤牧師回憶小時候的那一天,睡了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已經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甚至在外地工作的族人,返家後才發現父母親、家人已經搬到長樂。不僅如此,當時連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寄住在別人的家戶屋簷下,後來在長老教會總會的交涉下,政府才同意替遷徙的族人建屋,雖然後來發現,那批房子都是海砂屋……
對於東海(tua Qaljapan)部落的族人而言,那是一段狼狽、沒有尊嚴的驅趕,而那個倉促離開的舊部落,遺留的是先人的遺骨、成長的回憶和歷史的真相。因此重建部落的歷史、開創一條尋根的路,是他們最急迫的盼望,也是我認為轉型正義工作實踐的重要一步。
聽完Vauvauni牧師長長的故事,好敬佩她願意扛起這個十字架。所以,我也毫不猶豫回應:「好,我來,我願意,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