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qadilju(請妳忍耐)

Kiqadilju女人 ,
有沒有一個人,雖已逝,卻仍舊對妳說話。在痛苦時,在挫敗時,加添妳力量,助妳熬過苦難勝過挫折,昂首闊步。

初為人婦時,從原生家庭踏進另一個家,我的父親告訴我: Kiqadilju(請妳忍耐),領我解開適應不良的樊籠。

年傲氣盛時,第一份工作場域經常受挫,我的父親告訴我Kiqadilju(請妳忍耐),化解唯我獨尊的莽撞。

….完整閱讀請至:http://paiwan.com.tw/miing/?p=1416

排灣階級文化之再思

【賴約翰師丈之平面媒體刊文轉製數位網頁系列文-福音與文化篇】

cegaw 排灣階級文化之再思
◆作者:賴約翰(滋膏)

《本文刊於台灣教會公報1992年8月第2109~2112期 社會文化版》

前要:
排灣族之階級文化,在排灣族社會維繫了社會制度,也有它一定的社會功能,但在現代整個大社會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原住民社會的信仰從傳統的宗教進而到基督教信仰,階級文化實受到衝擊,甚至與基督教信仰的矛盾,作者以純基督教信仰的觀點論敘之。 

前幾個月,筆者村莊身為貴族戶的一對青年將舉行隆重的傳統貴族婚禮時,雙方因在貴族傳統性問題之歧見,而引發雙方爭議並波及村人的和諧。事後,筆者基於基督福音是信主者一切生活的準繩,且解放人心於世傳統的羈絆;因此,在教會每禮拜出刊之配搭牧師晨更講壇與信徒見證,由筆者主編,有別於事工週報的屬靈週刊──『晨更之訊』,發表一篇由筆者主筆之「貴族的省思」 (註一) 一文,來面對我村莊長久以來在貴族間,富爭議性大頭目「隸屬」問題之「史結」。首度藉福音作一番的省思。

對於本村佔百分之九十五強的基督徒,在信仰熱衷與服事主熱忱,應易於接受此文之福音真理而言,竟使信徒釀成喧嚷大波,頗諒讓筆者疑悶與出乎意料。有關者憤不平,牽引人心惶惶,責怪牧師允許出刊此文,與批判筆者不讓該將傳統與信仰相提並論,認為「傳統的歸傳統」、「信仰的歸信仰」之壁壘分明與相互不侵犯態,而傾護著「傳統文化尊嚴~~貴族頭目」,不容批判勝過於持守福音真理。幾天中,筆者承受著批責的壓力,反省著傳統形式方化和信仰形式文化的差異?傳統文化本質內涵與信仰本質內涵的衝突?信仰本質內涵在傳統文化所扮涳的角色?與迫切禱告求主賜我智慧闡釋福音真理的本質。在深省中更痛心不忍的,兄弟姊妹長年背負持守於傳統文化的某一層面,而桎梏了能藉福音真理釋放被綑綁的人心,以致我村莊人心潛居於貴族間「意識」不和諧的陰霾。亦為了福音真理與期盼解開人心之結的緣故,遂主動與牧師溝通後,利用在教會禮拜時,予筆者充裕的時間作詳盡的銓釋和「信仰勉勵」筆者緣用二處經文?一為:耶蘇門徒在安息日時因餓了「掐起」麥穗來吃,背逆了當時承襲之不可在安息「作息」的「傳統」,而受法利利賽人指謫,耶蘇予以「反傳統」導正安息日的真意(可二23~28);另一為引述一婦女因行了姦淫,文士和法利賽人認應沿用「傳統」方式用石頭來處決,耶蘇以「反傳統」反質他們而無以回答,得使婦女釋放(約翰八1~11)。此目的在於說明耶蘇是一「律」之總結與根源……,相繼對兄弟姊妹闡釋基督與基督福音,也是來解決釋放我們在傳統中被綑綁於不合真理的傳統文化,得以享有和平與真理的自由……。更剴切忠懇的闡明與期雍望眾兄弟姐妹,明瞭福音本質內涵是超越傳統文化、制度、權勢…,與應將基督生命呈現於人群中,並致力於信仰與生活的合一…,同時警愓不能以世俗權勢利益為著眼,在福音理中偏狹的作符合自己私益取捨上帝的道…。在眾信徒聚精會神,摒息凝靜的氣氛聆聽福音與傳統文化的對話後,筆者要眾弟兄姐妹因貴族爭議所受的傷害、歧見…,作彼此寬恕代禱。終後,在「長者」對筆者於會眾之信仰勉勵的嘉勉鼓勵,和對引風波之事「代表」致歉,與牧師補述排灣族在此方面的問題,完成首度將傳統文化的問題,透過福音真理予以「開刀擠膿」,得到會眾良性正面的迴響。同時,更感謝主的,引發風波煽動信徒之「德高望眾」者,因感動於「上帝的道」,私下與筆者作積極正面的溝通分享。使筆者深深體會基督福音主任何問題,具有著「辨知」、「厘清」、「調和」、「醫治」…的能力。

提起此「事件」乃因閱讀了作者娃丹.巴色爾於台灣教會公報第二○五九一二○六○期,發表之『讀「原主住民教會的禮拜場所之設計與文化的關係」之回應』。作者強調『使原住民的禮拜儀式能表現原住民文化特色』,而觸感了筆者對前述的「事件」,而引起對傳統文化和信仰文化的一些思緒,而回應走筆此文。

基本上筆者深深認為,無論是對原住民的禮拜場所和禮拜儀式予以原住民本色化,在強勢文化泯滅原住民文化的現今,與將原住民信仰本色化,以更能使我們強烈直接感受在信仰的對話,相當予以肯定和深表贊同。『也就是說,要使基督福音更有效地傳達,使上帝的道「成肉」於斯土斯民當中,就得認同斯土斯民的文化,並進一步的運用它』 (註二) ~~記得去年暑假,筆者帶著我教會的十位青年,赴台東配搭駐監楊民雄牧師之監獄詩歌佈道,而宿於布農中會笆光聖傳道牧會的延平教會,參與祈禱會與其詩班同以布農族曲調,表達對上帝的讚美,那渾厚、粗獷、豪邁、原始的歌聲與韻味,激昂有力明朗的節奉奏,表達出原住民的原本自我之民族性,串連在底生命中,讓人更直接深刻、感動、清晰與上帝的對話,對我們十位只用北京語讚美神的對比中,留給我們深刻難以抹滅的印象;其次,從我教會聖歌隊員於今年暑假,赴南神參與音樂營,教導出在原住民的歌聲以木杵、木臼…替代西式的伴奏,更顯明出生命中的「生」與「活」,和極富本色化的讚美,令人親切無比;另在教會公報二○五六期的『山地醫療服務隊隨隊筆記』一文中,從內容得知所訪之教會,『師母言及因交通不便於買麵包,而以「地瓜」取代聖餐』,此方式是何等的令人熟悉可親啊!畢竟,從這些實際之例中,唯有將原住民之傳統文化伴現於生活中或禮拜儀式,我們才能在心底深處感受到我原住民的「血」和「跳躍的脈搏」,而尋找到原住民的原我,回歸到原住民本質的潛意識、理智、生命內…,產生對身為原住民的親切、認同、接納。從作者所述的七項《1.消除原住民教會「男女有別」入座形式;2.主日禮拜──原住民牧者率先穿傳統服飾;3.主日禮拜──全體原住民信徒穿傳統服飾;4.讚美──以歌來表現;5.聖餐桌──長方形;6.聖餐──採用「山地酒」和「芋薯」;7.教會節期──牧者信牧同穿傳統服飾》傳統文化之「形式」予以禮拜儀式的原住民傳統化,是值得認定、採納、推廣。固然禮拜儀式的「形式」並非是「救恩」的條件,卻是可以藉自我文化的「形式」,達到自然而輕易的與生命接觸、流露、表達,而達到信仰的「內化」──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上帝,便達到了對上帝的敬拜真髓和目的。同時,使禮拜儀式與傳統文化形式,形成在信仰內涵上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與實質效益。然而,此方式若是要落實於禮拜儀式,除非在原住民中會和地方教會形成共識並予以規範,全面以「行政」宣導實施,否則在這麼富有覺醒、啟示性的構思裡,唯恐只成為為「台灣教會公報」的「紀錄」之憾。在此禮拜儀式的七項中,令筆者存疑的,對於在教會身穿傳統盛裝作禮拜,在南部炎熱的天氣而言,除非是「冷氣教會」,否則在排灣族服飾之黑色衣料的易吸熱與飾物的「重量」下,信徒可能大呼其熱,消受不了而分心影響敬拜,以及仍有教會將我長老教會的傳統禮拜儀式,形成「本位主義」的「絕對化」觀念,和對「載歌載舞」的「覺得不莊嚴」而難以接受。是必須先能予以突破「僵化」的意識與予以「革心」了呢!再說,以『聖餐──採用「山地酒」…』,於排灣中會史源定規而言 (註三) ,「酒」是排灣中會信徒的「禁忌」。信徒喝「酒」或筳席設「酒」,會遭「停餐」(指聖餐)的,能否宣布「解嚴」,唯恐是未知數?!所以,排中若以「山地酒」於聖餐替之,唯恐會遭「群起攻之」呢?!

在此的同時,除了文化特色形式的形成接合於禮拜的儀式外,筆者認為更不能不謹傎信仰本質內涵與傳統文化本質內涵,兩者文化內涵某種程度的「異質性」。特別是傳統文化本質內涵因著種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針對信仰本質內涵時,也有程度上「相容性」的限制。並非傳統文化本質內涵的一切,都可相容於信仰本質之內涵,言及此,亦即是我們當明瞭,福音的本質在生命與生活中所要呈現的是什麼?傳統文化本質內涵在祭禮、禮俗、制度、習俗…於生命和生活所要呈現的什麼?在此兩者內涵之「異質性」裡,對於原住民基督徒,就不能不加以探討和反省,以使信仰本質與傳統文化本質的「相容性」,除在「形式」外,並做「本質內涵」的對話。

就以我排灣族家族社會結構之貴族平民的「階級」文化之本質內涵而言,其所呈現於生活的是──「家族」階級、「姓氏」階級、「服飾」階級、「社交」階級、「祭禮」階級… 。人因著家族、姓氏階級的高低,而存著不同「價值」身分,隨著此高低不同價值而致人「貴者居人之上」、「卑者居人之下」,無形有形間階級文化之「標籤」意識存於為人處事、禮俗、儀禮… 之間。嚴格說來,亦即階級文化在人們的意識裡,都存有著層次上的「異已」。因此,在最能徹底表現階級文化的婚姻裡,即有聘金聘物「階級」價值之別。若嫁娶比自己身分低階者,視為「低等」價值之「歧異」對待,聘金聘物跟著階級身分之高低作不同價值的「漲跌」;而從身分低階者嫁娶高階的「榮耀」感和「出頭天」感(過程可千辛萬苦),或生子女的在可行的條件下,尋求予以提昇兒女身分階級之名(可能費一番功夫),或跳山地舞的身分「階級」排序(低階級者隨意插隊於高階者旁,會被人拉回到其原階位置),或從陌生前輩對你探問你的原住民「家族與姓氏」時,從其眼神的「明亮」或「晦暗」,即可知你的身階在其意識受「禮」之程度…。由此明顯的顯示出階級文化的奇特與異視。雖然,原住民社會隨著現代文明的洗禮與現代價值的更易,而隨之改變了原住民原有社會結構與價值觀念,促使階級文化意識逐漸式微於現代原住民青年,但是,前輩的對階級文化之堅定持守和「苟延殘喘」般的「死不肯放」,而主導著階級文化意識之呈現於生活,說明出二十世紀的山地福音神蹟,縱然打破了迷信,卻摧毀不了牢不可破的違人權、違福音真理之階級意識文化,成為另一勝過基督信仰的精神圖騰與偶像,對於基督徒在信仰本質內涵而言,是一個人令人驚嘆的矛盾。這即是筆者所謂之傳統本質內涵與信仰本質內涵在某種程度上的「異質性」。

不可諱言地,傳統文化本質內涵對信仰同人格的生命表達,是存於某一程度的適通性,而非能替代福音本質全人之生命,因為信仰中的生命是獨一神所賞賜予人類的豐富生命,並非是傳統文化本質內涵能予人「生命」,否則,我們可不藉耶基督得到此生命。不僅如此,基督福音的本質是超越了「基督教」的西式制度,與傳統文化的本質。而我們為維護傳統,若將「基督生命」附於傳統文化本質內涵冠上是「西化」的生命而排斥,唯恐對信仰是本末倒置了。至於如作者所言──『原住民化基督徒』,筆著認為再加以蘊含世俗文化所不能取代的「基督生命」(含公義、愛、人權、聖靈所結的果子),即能在富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督徒中,成為『有靈的活人』。而包含在使禮拜儀式的原住民特色化中,推移到生活層面,使所有的原住民(排灣族之階級意識文化下)享有全人之真平等、真和平、無階的愛與真理的自由和人權。是福音本質內涵在「基督生命」要呈現的「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的拓展,使『原住民化基督徒』更富有生命力,而最可悲的是,披著傳統文化的外衣,生命中存有著信仰本質對傳統文化的異質性。同時,使傳統迷信因福音的剷除外,階級意識文化下不等的人權,應徹底地捨棄,應徹底地捨棄,得以在禮拜儀式的原住民特色化亦得到基督的「新生命」。因為『我們所傳的人類的救主「耶穌基督」…福音的中心就是他,耶穌基督的確是「新造」的源頭(林後五17),其所造的大能力不僅能賜罪人「新生」,更能教我們的「文化」以至美好的福禮俗能夠更新』 (註三) 。所以,傳統文化本質內涵中予以捨棄不容信仰本質存生之異性時,對於貴族基督徒,則必須付上相當的勇氣「割捨」傳統文化「命脈」中福音本質的「異質」,而不享階級文化在禮儀、禮俗、祭禮…之「權勢」、「利益」。這即是在信仰本質內涵上,如使徒保羅先生生命本質的改變──「為基督而活」,將『萬事看作糞土,而以基督耶穌為至寶』,將過去認為是有益的,而今看為有損的具體生命更新之呈現,無非都是要以「榮神益人」為依歸。畢竟,在福音本質內涵的「絕對性」之中,基督是屬於全人格、令生命的「奉獻」予主成為『活祭』──有時候在我們基督徒生命中最難「割捨」的,就是主耶穌的「最愛」。正如耶穌遇見一位十條誡命都已守的青年,但仍不是一完全的「活祭」,耶穌要他「留給自己」的「產業」變賣所有分給窮人,與全人格生命「跟隨主」時(可十17~22),青年的變賣「產業」與「跟隨主」成了比守十誡更大的挑戰,耶穌對他「全心全意」之「絕對性」的期盼,卻讓他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卻沒有得到主耶穌予人生命中最核心最珍貴的部分,而得不到更大的賞賜福份。或許,貴族基督徒也如這位青年的恆守「律法」,但是,當貴族的尊嚴、地位、權勢與信仰衡量時,仍是眷戀不已,難以釋懷,是他無法『變賣的產業』,無法全生合命地『跟隨主』。然而,從此就更能顯示出個人信仰是否「徹底」,因在信仰愈徹底的人,在他生命中更能享受體認「上帝國」之存在與同在,更能實踐「道成肉身」的福身,真理的價值觀亦能屹立不搖於世俗更異的價值觀,更在社會或傳統之「陋習」中,成為有能力的影響力者,或『作光作鹽』的實踐者。這即是信仰本質內涵之絕對所呈現之生命現象。若是為維護傳文化本質內涵而於信仰本質內涵尋求「客觀」,欲求魚與熊掌兼得,試想如何呢?我們不能因致力維護傳統文化,而削弱福音本質的主觀真理,畢竟,福音真理是不容被曲解與置於凡事求客觀的標準。

試想,一個熱心事奉主的人離了教會的大門,而又事奉於實質傳統儀禮、祭祀、儀祭… 之階級文化,或者基督徒仍存在階級意識而奉行之,如何將「道成肉身」的福音音呈現於社會中?「兩面化」的生活方式是否遮掩了基督的榮光,而失去基督在生活中作光作鹽的機會,若真如此,豈不就是主耶穌所警告的:「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生,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那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六大  24)及責備:你們這假冒偽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如此做,在人前,在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廿三27~28)對於原住民排灣族文化的階級意識文化而言,此為與信仰本質內涵不能妥協的絕對性本質。然而,作為一個在階級意識文化的排灣族所有信主者,如何在傳統文化中榮耀基督?唯有成為重生的基督徒、重生的新人──「不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心志改換一新,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17~24)如此,貴族階級者不用個人、自我吹號、自我標榜、自我膨脤,因著信仰生命之更新,人人自然的從內心底裡由衷的尊敬──有基督生命已非轄制於世俗的「貴族」;對於世代傳承受委屈的平民低階者,母自貶身價,因凡是「新造」的人,都是同領受基督生命,是耶穌寶血所贖回之「新造」的人,都是他兒女所成之「貴族」,而強於不悔改的「貴族」階者基督徒。這亦即是耶穌要成就之「使瞎眼的、被擄的…得釋放」的好消息。

令人可喜的是,排灣中會近年來在婚禮儀典與聘金聘物上,作了一番興革規範,即:「凡按傳統文化婚禮祭禮舉行的,不得在教會舉行;在教會舉行婚舉禮的(在聘金聘物上,除對方誠意下無上限),不得再以傳統禮祭儀行之」(別宗派末受此限),其目的雖為免除西式與原住民傳統式之重覆舉行婚禮儀典之造成「二次結婚」。但是,筆者認為從潛在的涵意裡,更能說明出傳統婚禮牽涉到階級之不符福音的真理性,而不能榮耀基督於二人成為一體的賜福,亦應成為理由之一。然而其實施效力如何呢?據筆者觀察與所聞,雖然是在教會舉行婚禮,免除傳統禮祭,但實質暗地裡的仍以高階身分者「勒索式」的爭聘金聘物,或明膽的兩種方式儀典「照辦歉難遵行」,而不顧中會所規定之,仍是有所耳聞與可目暑睹。這亦是目前教會對階級意識文化改革上所應繼續努力之。除此之外,當深省的尚有──教會的牧者應勇於面對階級文化的「權勢」;筆者認為仍有牧者「不敢」或故意「忽略」此事。傳統文化襲低階者的牧者,限制在「人的權勢」,昧於「尊重傳統」;而世襲高階者貴族的牧者,為維護「己身」而謬論於這是上帝的「恩賜」,是應古至今上帝允許存在的社會結構,而卻不以福音真理「透視」之。然而,牧者該明白自己的角色是最尊貴之「上帝的代言人」,其「真理權勢」上勝過於世俗一切傳統權勢,制度權勢…也方能作「先知性」的角色,來主導人世權勢歸向真理和平之中。同時,理應根據社會不符於真理時,應予以藉聖經真理對話,使信徒光照在上帝的道中,實踐信仰於生活中,而不致『若有信心而沒有行為』仍是死的信仰,而無益於社會人群。以使「道成肉身」的真理福音,進入不平等的社會文化現象,成為改革的「媒介」。牧者的沒有『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來面對社會文化層面違真理的問題,而只顧「明哲保身」,是牧者嚴重之「怠忽職責」。其次是神學教育應釐清「本色化」之本質內涵:對於玉山神學院教育之神學本色化,應當瞭解台灣原住民各種族在文化本質內涵的差異,並透過神學對話與批判,確定檢討釐清負面於福音本質內涵之傳統文化,來教育神學生,而不足滿足於宣洩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有助於神學生回到族群負「宣教使命」。如果一個身階貴族的神學生,藉傳統文化之優勢而「傲視」於「尊貴人格」;低階身分的神學生,默不吭聲的委屈於傳統文化所塑造之。那麼,都是一樣地是非常可憐的基督「教徒」。而若將此種「態度」帶到教會「潛移默化」的牧會信徒,是何等的不幸啊!

註一:這次×、×家的貴族傳統婚禮,為了爭議性問題,爭執而意氣於事中,造成村裡的話題,慶幸的是無傷大雅,婚禮圓滿結束。

貴族間權益、尊嚴、歸屬的問題,不直是我們村裡的「家事」。處理的不得當即造成傷和氣,甚而成為村人的笑柄或譴責。對於我們××村多為基督徒而言,仍存在著傳統和信仰中的衝突、予盾、對立,致使傳統大大降低了信仰生命見證之「形象」,壓抑了基督的榮耀,形成傳統與信仰不能相提並論而兩極化的危機,而未能符合信仰溶入於制度、生活、習性相接合。有位傳道入令我感動的這樣說:「維護傳統的失去基督信仰,構成為攔阻福音的興盛,原住民在傳統中,仍不能『捨己』歸順服萬王之王的耶穌基督,這仍是原住民基督徒的十字架或包袱…。」真是一語道破了貴族間對信仰見證負面的影響。而貴族如何以謙卑之心,來形式在不違背信仰的尊容,或以信仰的能力正面影響貴族的「自是尊嚴」,以致不抗衡基督福音,不成為信仰的絆腳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們若愛世界之事勝過愛基督,信仰生活便盪然無存。

聖經腓立比書二6~7說到主耶穌「原有神的形像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這是對貴族最好學習主耶穌謙卑的榜樣。耶穌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十四11),亦是教導貴族如何成為使神、人喜悅的「地位」。貴族們啊!豈不該知聖經言:「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永遠常存」(約壹二17)。(原文中並沒有×記號)

註二:信仰與習俗,董芳苑著 人光出版社 初版 218頁

註三:據筆者向資深牧師賴光雄探詢,排灣中會之「禁酒」,是故許有才牧師早年在南部大會任山地室部長時,對排灣族教會為改革喝酒不節制之習所倡定的。對社會、教會之「安定」貢獻至鉅。但是,時空的變遷,今其效力如何呢?唯恐已是排中有些牧長對聖經「見仁見智」的看法,甚至「酒」,筳席擺「酒」,已成「公開秘密」(但嚴守傳統不喝,不擺酒的仍大有人在,而被公認是很好的信仰榜樣)。當筆者還不知此緣由時,在聚餐中見非排灣族的牧者點喝啤「酒」時,讓筆者「萬分驚訝」,一時難以接受不了喝『酒』榜樣,豈不讓信徒跌倒的入主觀念),經詢問坐我旁當時在總會「上班」之舍弟,而納悶到我長老教會也會也有「一國兩制」。

註四:同註二,28。註三:同註二,28項。
.

※賴約翰平面媒體刊文轉製數位網頁系列文-延伸閱讀※
排灣階級文化之再思另一種原舞 山胞賴約翰不等於原住民滋膏他們原住民哪!原住民為何不知─回應教會與社會
紀念日‧活動‧母語
說故事的技巧 南區山地主日學事工成果觀摩會序掃瞄南區山地主日學教師參加山地主日學校長營來吧!我們起來建造監所配搭事奉感考前該不該減少聚會?不敢當種眾謝飯,怎麼辦?–「蚊叮」的逼迫聚會遲到的省思–遲到事小? 山地教育的『最大』的問題

平面投稿·網路報導‧影音紀錄

昨晚回顧過去我投稿的「台灣教會公報」、「基督教論壇報」、「台灣時報」、「小羊月刊」、「排中二福月訊」等的剪報與剪頁資料和親筆手稿。回顧這些資料,事隔二、三十年,從中讀覽感受紀錄和保存紀錄是一件很美的事。忘了不知是哪一年當排灣中會青年部部長,當時魯凱族的長老教會還屬於排灣中會,鍾思錦牧師是我當青年部部長時的顧問。當年我們曾出刊青年部的訊刊(忘了出訊幾期),鍾思錦牧師主筆。之後幾年,台灣教會公報是我投稿大本營,偶而投稿基督教論壇報,嘗試性投稿台灣時報而錄登,長老教會教育事工邀文撰小羊月刊文章,總會教育委員會邀撰「aliyan告訴你-認識我們的排灣族朋友」一書排灣文化作品、排中2000年福音運動出刊排中二福月訊,任撰文首版與總編。20年前網路崛起,捨投稿專營第一個個人網站「排灣族小米園」,假期文化活動常與記者們同列,當時記者報導的隔日在報上才看的到,而自己在傍晚前即已捷足先登於「排灣族小米園」網站,熟識的記者朋友會對我玩笑「賴老師請不要搶我們的飯碗」。因此「排灣族小米園」網站,當時曾榮列天下雜誌「兩百教育好站」。因著受錄選「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舉辦培訓原住民新聞及紀錄片人才培訓,以及本基金會徵選拍攝紀錄片,嘗試提案而竟受錄核定補助。使我從新聞與紀錄片培訓的理論與操作,進入真槍實彈的獨立拍攝紀錄片,拍攝近一年排灣語為主片長53分鐘的紀錄片,得到該基金會美好總評,小米園網站工作室並巡迴六場播放,得到族人們的感動。這是我初次拍攝紀錄片美好的經驗。由於這支記錄片是「福音與文化」很完整的紀錄,除了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保存外,我贈送給長老教會三間神學院的圖書館,來函均表示感謝列供藏與將提供給師生借覽。從平面投稿到網路報導至拍攝紀錄片,這個歷程新鮮與具有自我挑戰。從中報導內涵可以看出個人核心價值,從這三項媒體歷程中,我喜撰攝人、事、物真相,我喜悅從中釋出基督信仰。而在這時代,網路融合了平面·網頁‧影音,每一個人都可以善用成為網路媒體主人。
※小米園網站工作室:http://paiwan.com.tw/

拋磚引玉

3-1今年一月在沿山教會舉行第54屆第一次議會中,通過了「宣教大樓原地重建」的計畫,包含建設基金的籌募集辦法。

二月初公告決議事項後,立即執行教會內的籌款辦法,將近三個月,我們慢慢感受正微微上揚的溫度。今中會會計報告教會執行進度已有40餘萬元入帳,雖離2000萬還有千萬里遠,但總是起步了!

⋯⋯

3-2今召開54屆第5次中委定期會,議長陳永明牧師帶來好消息,沿山教會前些日子辦理20週年慶,當日的奉獻全數轉奉獻至宣大建設基金。無獨有偶,安坡教會左玉梅長老也奉獻5萬元來拋磚引玉,左長老說:「宣教大樓不能只用喊的,這是身為中會ㄧ份子的責任,希望藉此來拋磚引玉。」感謝最阿殺力的玉梅長老,總是如此振奮人心!

3-3宣大主委竹嫵牧師代表委員會接受沿山教會及玉梅長老(由其弟左牧師代贈)的奉獻。大家興奮的算一算,到今天為止宣大基金有50萬囉!

大家ㄧ起加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