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技巧      作者:賴約翰

<本文刊於台灣教會公報1993.7.25第2160期    信仰•生活版>

         日學的說故事時間,可說是最令小孩期待的崇拜內容之一。而教師講故事是否得蒙小孩的垂愛,則有賴於主日學教師對故事的傳達方法與技巧。說得不好時,往往說故事時間,即變成是一段「最枯燥」,或是一場「秩序管理戰爭j。而老師因此責怪嫁禍學生不守規炬,或下壓制」學生舉動,實際上反省的該是說故事的老師無法吸引小孩所致。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師,學生自然的於無形之中,必然受故事情節「管理的服服貼貼,而不用老師額外費心神的管秩序。說故事時,除了我們應瞭解小孩的心智持性與自己教會主日學之人文背景外,應如何「說故事」,筆者之經驗與淺見如下:


一、對故事本身而言

     (一)意覺─即是「知道他」:使學生在故事中,能一氣呵成緊密相連接的聽完故事。而說故事者,對故事的內容一點一滴都必須清清楚楚,同時運用想像力豐富故事的敘述,絕不能在敘述過程中,說到某處突然忘記再拿教材看一下,或說錯反覆糾正,以及忌諱照本宣科的背誦或朗誦故事教材。

    (二)視覺一一即是「看見他」:使學生在故事情節中能「看見」故事之「影像」。這即是講故事者,在「描述」故事之人事物情節時,必須細膩而生:使學生在故事中,能二氧呵成緊密相連的聽完故事。而說故事者,對故事的內容一點一動才能將故事一景一物及人物面情「活現j出來,.使學生如身歷其境。

   (三)情境一一即是[感覺他」:使學生在故事人、 青節中,感受故事之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與情境。這即是說故事者需依據故事情境,在個人表情富予變化,在語調之輕重急緩及肢體語言中表達展現出來,方能蘊釀出故事情節之氣氛,使學生的內心也起伏感受故事之氣氛情節。

二  、對說故事者本人而言

    (一)服裝儀容方面:應以整潔大方為主,尤其女老師切勿在服裝、裝飾、化糠上「喧賓奪主」,或者在敘述故事時,仍不時「關切」自己身上的一飾一物與裝扮,免得學生分心注意力,畢竟講故事時非「選美」時間。
 

   (二)表達方面:除了運用教材媒體,自然有其短暫吸引學生注意力外,大多以「說故事方式表達。在「說」中對故事人事物情節應配合個人眼神、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動作、語調......等,作適切或誇張之表達,以顯露故事本身之節奏性與劇情。而老師是否「膽大心細的表現這些「自我媒體」,以致「活絡」故事內容,使自己成為故事「導」「演」者,在在都是吸引學生「入神」的最大因素。倘若老師「羞卻」表達,或像「銅像」般的站立在學生前背誦或朗誦故事教材,那麼情況可不言而喻了。

    (三)準備方面:充裕的時間準備,明瞭教材所要傳達的信息,以及個人平時禱告靈修,是說故事者天經地義必須要有的基本認識與作為,因為說故事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性,透過說的「技巧」和「方法」為媒介,表達出學生所要學得之「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