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下的祭品』

◎文‧攝:魯夢歌

如果『生活是祭壇』那『時間就是祭品』,默默祈許有限的時間內,
全然獻上洗滌的口,煉淨的思,燃燒的意,緩緩升起,裊裊彌漫,
帶人走向十字架的道路,生命無處不委身,無處不是美…

十字架下的祭品

◎翻攝圖自-基督教論壇報

 

 

 

 

 

 

 

十字架下的祭品

※原圖

※本篇文章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主曆2013年十月19-22日 雅歌29版

《大自然的怒吼》泰利那一場「風」

《大自然的怒吼》泰利那一場「風」

屏東縣春日鄉的古華村部落,因水災遷村都要四十餘年了,但部落的老人仍不敢回憶水災當時的情形。

古華

閱本文受感動而提供本圖/古華部落 蔣義男

◎文‧攝:魯夢歌

「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要學會懂它們的語言;要敏銳天上雲彩給的暗示,要在意大地挑明給人的提醒」,部落的老人娓娓訴說那年水災的經過。
屏東縣春日鄉的古華村部落,因水災遷村都要四十餘年了,但部落的老人仍不敢回憶水災當時的情形。回憶總是令人驚心膽破,猶如水聲瀝瀝,看到洪水衝向自己,感覺雙腳被土石流撞擊而疼痛的恐懼。

滂沱大雨覆蓋部落

舊古華

閱本文受感動而提供本圖/古華部落 蔣義男

那年是民國六十一年七月21日,當時明明是炎熱的七月天,一個晴朗的下午,天空遠處卻突然看到好多彷彿穿著黑紗的巨人,一個接一個從西邊的台灣海峽衝著來。它們經過部落上空,向東邊的後山快速走去,眼看著天快要被黑衣巨人佔滿了。
部落老人有預感,這雲彩是不祥的預兆。之後,天突然變黑了,雷聲加上閃電,開始下起大雨,就像天上的水箱破了個大洞般;大雨開始下就沒有再停過了。天黑之前,村莊各個水溝的水都滿出來,順著部落斜坡的路面,從村莊上方如一條條河流往下沖刷。天黑之後,部落的老人開始擔心,便走到部落前方的堤防,發現河邊的水已經漫過多處的水田、農舍,水域已經接近當時村莊最下方的國小校區。
但雨勢仍未銳減,部落的老人家意識到天氣不妙,叮囑大家今晚不能睡覺,招呼部落青壯年男子開始巡視部落周圍。
近半夜時,部落全處都停電,讓夜更暗了;而雨沒有讓天空呼吸過,反而夜越深、下越大。部落後方的山頂聽到巨大的轟隆轟隆敲擊聲,從部落上方急速串流著夾帶石頭、木頭與黃土的大水。
「我們全部落有生命危險了!起來吧!我們趕快逃命!」部落壯年的男人,分頭一戶一戶敲門,叫族人起床逃命。部落壯年族人大聲喊著說:「部落左邊的道路已被洪水沖襲了,起來往村莊的右邊,向高處的山上逃命!」一面說話、一面跑向另一家繼續敲門,叫人起來逃命了。
父親整夜沒有闔眼過,心裡也在擔心雨下不停會讓河床暴漲。沒有多久,外面的水已經滲進客廳了,聽見外面有人敲門喊聲說:「快!快離開這裡」時,父母親便匆匆忙忙將孩子背著、抱著、手抓著就走,在昏暗大雨、混亂慌張的吵雜聲,還有斷斷續續的閃電中,他們跟著人群走。中年男人用喊聲重複說:「不要走離人群,這個大水會隨時變換路線,要注意聽我們的指示。」
當大家走到部落最右邊的家戶時,母親想到家中剛剛生的五隻小豬,及綁在牛棚裡的幾頭牛,她不安的唸出每頭牛的名字。「該怎麼辦好呢?早知道就該先鬆綁牠們的…」父親知道那是母親心愛的家畜,於心不忍,就決定和母親冒險再回已被溪水沖刷的家,吩咐我跟大妹留在這一戶人家,不可離開,如果這家也進水了,就要往椅子、桌子或往高處站,他們很快就回來。

河床暴漲 險成孤兒
當他們回頭走剛剛的路時,道路已經成為河流了。父親很快將家中的牛欄門打開,解開繩子趕牛離開,並將五隻小豬放在竹籃子扛在肩上帶出去,豬媽媽也跟在後面,走出已岌岌可危的豬欄,去到安全地方。
因為等爸爸媽媽太久了,族人經過看我們沒有大人陪同,都會停下腳步關心,並跟我們說:「走吧,這裡太危險了。」小兩歲的妹妹開始擔心說:「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好害怕!」我說:「別擔心,我在這裡!」其實自己也非常害怕,兩個姊妹就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爸媽終於來了,全身濕漉漉、滿身黃泥草味。母親說,「當我們回頭時,發現洪水已經很急了,而且大水夾帶著黃土石子與木頭。我們涉水時,好像腳底被什麼抓去一樣,我們在大水中倒下來,我的手從爸爸手中滑落,順著洪水被沖下去,手便往後抓住背在後面的小妹,感受她喝到骯髒的洪水。聽到嗆聲,心想我們沒有救了,便順應著水流放棄掙扎,但口中默念著『主啊!救我們』。
後來我們橫躺在土石大水中,好像有人突然抓住我們般,原來是被急流沖走的爸爸,極力站在大水中,尋找被水沖走的我們。一切是如此巧妙,我們橫躺在他腳下,就將我們推到岸邊而僥倖存活。」母親哭著說,要感謝幫助我們的造物主,不至於讓我們成為寄居親戚家的孤兒。

部落佔地原是河床
因為土石流從部落後方的山流竄,沿著村莊中央的柏油路,貫穿部落的馬路往下順流,席捲部落所有的房子,連剛剛才落成的古華長老教會教堂也沒有倖免,教堂所有的物品都埋進土堆中,只留下教堂最高處的十字架水泥牆,現在遠遠望去,巧似是望族的墓園。
而部落裡,有零散住家逃過大水沖刷,當族人到這裡逃難時,這些住家居民找盡家中所有的布料、衣服、棉被,讓濕淋淋的孩子們換上衣物取暖。大人整夜無法入睡,也沒有地方可以睡覺,全村的人幾乎都擠在這幾戶倖免水災的家庭,不斷烤火取暖。
看著燃燒很旺的火,有老人說話了,「我們這個村莊,在更早時聽說本來就是河床,大水想念時還會再來。」是我們霸佔了水路,當初被強制遷村到此地時,老人家有提醒,只是沒有人在意。圍在旺盛火爐邊的大家都沉默無聲了。
雖然知道部落的一切,都已成為大水的供品,也在熊熊火堆中,看見彼此惶恐的臉,但天亮後的清晨就是禮拜天,全部落的人依然在雨中聚集,大家用感恩的心向造物者敬拜,直呼肆虐的風雨吹毀部落所有,神卻保守我們族人生命的安全。雖然雨還是下的很大,天也還不停的打雷,但是大家不再害怕,知道這裡很安全。

《大自然的怒吼》泰利那一場「風」

水災過後大家生活雖清苦,在急於重整家園之前,全村的族人卻同心決議,要先將教會禮拜堂建立起來。

族人同心度過患難
連續好幾天,水災讓對外道路完全中斷,卻沒有摧毀部落人的信心,在完全沒有資訊、沒有任何援助的幾天裡,附近住家將所有的食物提供出來讓大家一起享用,大家有了共識,無論是誰家的農作物,只要拿得到(人走得到的地方),便主動邀請大家一起採收、一起共享。
白天所有的大人都到附近尋找食物,年輕人則尋找可以走出部落的小徑,婦女很自然地兼作保母及老師,帶領所有的孩童一起唱歌、說故事,度過好幾天。
過了幾天,雨勢稍減,部落終於得到外界支援,被接到另一個村莊的學校借宿,得到外界各種資源的接濟。
這場水災讓全部落的人不得不遷村,一切重新來過,住在公部門安排之三合板屋的臨時部落,學生則徒步在隔壁村學校寄讀,族人並在陌生、荒蕪的土地上編制規劃、整地,按各家的能力建立了以竹子、木頭、三合板製造,可以避雨的房屋。
部落族人經驗到,人努力一生所擁有的一切,也可以在一夕之間付諸流水。突如其來的大自然反撲,讓族人不得不更敬畏創造宇宙自然的上帝。
水災之後,許多人認清生命有限而努力追求神(全村百分之八十都是基督徒);也經驗到在逃命的當下,人最終在乎的就是家人,可以共患難的就是部落族人。因此,水災過後大家生活雖清苦,在急於重整家園之前,全村的族人卻同心決議,要先將教會禮拜堂建立起來。
藉著外地提供救援的各教會奉獻,供部落購買材料外,全村大小、男男女女都無償投入在建造教會的工作上,很快就建立了部落最具指標性建築物─教會。
四十多年後的今天,部落族人很有信心見證約伯的經驗:「…從苦境轉回,並且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約伯記四十二章10節)。
泰利那一場「風」,考驗族人在患難中彼此同心與在部落裡凝聚愛的力量,族人也明白一件事:即便我們一無所有,部落若願意共患難,什麼時候開始都來得及;也更深體會,是神讓苦難轉為部落的祝福。

※本篇文章曾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2013年10月9-11日(10版 雅歌)http://www.ct.org.tw/news/detail/2013-0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