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牧範學博士蔡愛蓮牧師─進修價值觀的主導

牧會於排灣中會南世教會的蔡愛蓮牧師

牧會於排灣中會南世教會的蔡愛蓮牧師

畢業典禮當日南神院長吳富雅牧師(中)與許瑞美傳道(左)、蔡愛蓮牧師(右)合影留念

畢業典禮當日南神院長吳富雅牧師(中)與許瑞美傳道(左)、蔡愛蓮牧師(右)合影留念

‧採訪/網站:
賴約翰/排灣族小米園
‧影像提供:蔡愛蓮
‧採訪日期:2010/06/27
本文時為「排灣族小米園」網站站長賴約翰(滋膏)採訪並登載該網站,現為小米園網站工作室執行長。今列入本人網誌蒐藏。

《前言》仲暑六月,各級學校畢業濃郁氣息,感染了整個社會。企業在大專院校搜尋人才,尋求職業的畢業生,尋找能與自己所學對等價值的薪資工作,滿足自己的優越期待。與社會一般不同價值觀的學校台南神學院六月23()舉行神學院的畢業典禮。其中有兩位排灣族(排灣中會長老教會)傳道人在職進修的畢業生女性中第一位榮獲博士學位的南世教會蔡愛蓮牧師;第二位是汾陽教會的許瑞美傳道師。
   筆者在公學校教育單位服務,「在職進修」是必然的事,除了提升專業能力,也是提高薪資、退休俸的誘因手段。但是,台灣最大基督教宗派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於傳道人「在職進修」沒有這樣的制度,沒有外在的誘因,而且進修者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遠遠超過想像。傳道人要「在職進修」,那是憑自己「價值判斷」、「單純使命」、「自己的事」。要和薪資與退休俸搭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夢」。因此,對於功利主義的進修者而言,如傳道人在職進修的精神那是件「天方夜譚」的事。
———————————————————————————————–

《電話採訪》

「恭喜蔡牧師排灣中會女牧者第一位榮獲博士學位」。
「我沒有想過這件事,感謝你的祝賀。」電話彼端,蔡愛蓮牧師謙虛的表示。
29年前決志奉獻給主進入玉神一直到博士的畢業,為主事奉,成為上帝的僕人-牧師職,一直是蔡愛蓮牧師的鍾愛與一生職志不改變的使命。
「價值觀是影響我事奉進修至深的一個動力。」蔡牧師說。

蔡愛蓮牧師認為身為牧師是一輩子的事,是一輩子要學習的,必須不斷的裝備自己,投資自己,才有能量與服事效力。因此,蔡愛蓮牧師從萬安教會身職傳道在玉神進修,到南世教會成為牧師至南神碩博士的進修,南北奔波十年來如一日。始終如一的行動,詮釋了對進修的執著與重視。

教會現代的生態和原住民初代教會顯有極大的差別,在社會的生活形態和價值觀念的演變,教會不免也受到衝擊,這個衝擊不僅是教會內部結構,同時也是信仰面對本質上的挑戰。蔡愛蓮牧師認為時空的差距所演變的教會裡外所受到的改變確實有差距,因此「進修」對於牧者確實是個手段,是提供了透過進修所獲得的理論基礎,以及整合濾清過去牧會的經驗,產出可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論述,幫助自己能量的增長,與找到教會論述基礎協助教會突破增長。

蔡愛蓮牧師非常欣慰的表示,博士班五年來的歷程(有一年因任中會議長而休學),由於身為排灣中會中委均涉及中會歷史的撰述,配合個人博士論文「排灣中會的歷史」,讓自己回顧與走入排灣中會的歷史,作一次的整理與彙整,給自己在整體宣教的發展和對自己教會的宣教,具有鑑往知來的歷史性和未來性,提供自己教會在原住民區現代宣教的方針。

終身學習是現代的教育與學習觀念,整個社會尋著這個價值觀普植化,但是在教會教育生態,是否也跟著有相同的理念?尤其傳道人本身進修裝備的理念是否具備此概念,以因應大社會與原住民社會與時俱進的社會化生態。依據筆者的觀察,傳道人的進修正如排灣中會總幹事高天惠牧師所言,教會對牧者進修的認知不足,與中會對進修制度的配套措施不足,致使傳道人在外在的驅動力給予傳道人的趨力不足,這種外在誘因可謂付之厥如。因此傳道人的進修以排灣中會而言,傳道人必需自立自強,自我主動規畫,否則在職進修是很遙遠的一件事。

從蔡愛蓮牧師十幾年來的進修經驗來看,她非常感謝上帝的恩典與教會小會對她進修在精神上的支持,以及事工上與家務上的協助。在微薄的薪資(教會內部稱謝禮)中,他有計畫性的以薪資的「研究費」成為她進修的專款,與神學院約定分期付款支付每學期的學費,而度過一次繳不出學費的窘境。蔡愛蓮牧師在進修當中,他看見到嘉義中會因教會的支持而設立傳教師的進修基金,中會總幹事協助進修的傳道人註冊,並給予進修者出國旅遊的機會。蔡牧師表示,當然平地與原住民教會在財力上有顯著的差異落差,但是中會與教會若對傳道人的進修形成關懷的共識,是個很重要的基礎原動力概念。

牧會二十五年的蔡牧師雖然榮獲了牧範學博士學位,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打住結束學習,她仍然充滿期待與喜樂的說:「只要有機會,她仍然要繼續在她一生鍾愛的牧會工作,繼續她不斷以進修為樂的牧會生涯事奉。」

南排灣之福音勇士~~陳進德長老

◎撰文:蔡愛蓮(魯夢歌) ◎影像提供:連美英

陳進德長老生於1930年11月2日,是屏東縣馬拉地的人(現在牡丹鄉牡丹村),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兩個弟弟及一個妹妹。因為父親早逝,為了生活,母親帶著年紀都還小兄弟姊妹全家,從原來住的馬拉地部落,隨著入贅到士文村的舅舅,為了可以就近相互照顧,而從現在牡丹鄉牡丹村徒步遷移到春日鄉士文村。也因為如此陳進德長老反而有機會在1953年時,(基督教福音最早傳到南排灣的部落是在士文村)他就已經信主了。

上帝岀乎意料的安排

1953年11月2日信主不久,正好有機會到公路局第七工務段,修復公路之工作人員的機會,住進了公路局工務人員之宿舍(枋山鄉楓港村)。來到人生地不熟之處,陳進德長老與同村的白世立(後來也成為楓林長老教會之長老),兩個剛信主的年輕人因聖靈感動,除了白天在公路局第七工務段工作外,晚上思考如何將福音傳到週遭的人,禮拜天雖然無法回部落禮拜,但自己聚會、唱詩、禱告,也開始邀請當時在士文(他們的母會)傳福音的牧者及信徒到楓港村(漢人村莊)佈道。但因為語言、文化、傳統宗教背景各方面之懸殊,雖然在楓港村租房子作為聚會處所,也安排的幾次佈道大會,但成效不大。因此,決定先從最近之排灣族部落(獅子鄉楓林村)開始傳福音。

上帝岀乎意料的安排,到楓林傳福音時,正巧遇到已經成為基督徒並於當地派出所服務的警員毛新茂(三地門村的人)之協助。在他們共同努力傳福音,又於在1958年初,當年任職南世教會的牧者賴光雄,在楓林村舉行佈道大會,開始在第一個基督徒家庭,董文雄住宅定期聚會禮拜,並在當年7月1日設立楓林長老教會佈道所,完成陳進德長老第一個開拓傳道的事奉。

永遠的長老

陳進德長老於1960年開始任楓林教會執事職,1962年起擔任楓林教會長老的職分,其中經歷了十二位不同的牧者,甚至是現任在楓林牧會已達二十年之久的王德成牧師陳述,陳進德長老從未缺席小會的職務,直到2002年11月蒙主恩召後,他沒有失去過長老的職份。

陳進德長老在楓林教會除了任長老職分外,曾任主日學校長、青年會會長,也是楓林教會松年會首任會長。但是,大家對陳進德長老,公認的恩賜是開拓宣教,當楓林教會受派於中會,關心鄰近的教會中心崙及和平部落時,陳長老自願前往關心、佈道。每一天下班後,隨同妻子到中心崙及和平部落傳福音給未信者,也藉機會探訪、鼓勵基督徒,常常是半夜才回到家,甚至有時會過夜。沒有多久的時間,中心崙及和平部落信徒增加,再交給中會牧者牧養。

退而不休

1990年12月從公路局工務退休之後,陳長老決志專心在傳福音的事奉上,發現楓林教會附近的丹路村(尤其是丹路村的下部落),沒有教會、沒有人關心,他便主動向楓林教會提出開拓宣教的建議,而開始租房子住進下丹路村,從左右鄰居聊天、分享開始,與人建立朋友關係並介紹福音,開拓傳道一年之後,有三十多位慕道友聚會,建立教會並向中會申請牧者牧養信徒(現在本會命名為巴蘇馬克教會)。

中會因肯定陳進德長老多年來對開拓傳道恩賜與努力,因此,派他到牡丹鄉牡林村做囑託傳道師,從最岀的三位信徒,而聚會的地方是向當地村民借的民房。因著陳進德長老夫妻,投入所有的時間,住在那兒與人們共同生活,關心人們的信仰生活,努力將福音介紹給當地人,連語言不通的退役軍人也相信上帝且每主日都到教會聚會。漸漸地信徒增加到成立牡林佈道所,並且也有人奉獻自己的地作為教會信徒禮拜、聚會的地方(牡林教會現址)。當牡林教會穩定聚會,並且有牧者宿舍時再交給中會安排牧者駐牧。

之後,又回到母會楓林教會事奉,他繼續到鄰近獅子鄉竹坑村,開拓傳道沒有停止過…

事奉的榜樣

排灣中會牧者沒有不認識陳進德長老,他長年在排灣中會服事,對教會牧者有許多期待、支持與鼓勵(尤其對年輕傳道者)。曾任中會委員會委員及傳道部、財務部、松年部之部長與部員,擔任過中會各種比賽之裁判(青年部十週年歌唱比賽、主日學教員說故事)。曾任總會委員會委員、財務委員會委員及41、42、45屆松年事工委員會委員。當排灣中會成立松年大學分校時,陳長老就是執行委員之一,當時陳長老因年紀很大,長身體漸漸微恙,但是畢業時仍得到排灣族松年大學第一屆總會獎之殊榮,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2002年11月11日凌晨三點,陳長老蒙主恩召,但我們將隨你的腳蹤,成為福音的勇士。

※本文刊於台灣教會公報週刊 3307期 2015年7月13-19日※

女人五十如蘭花

◎文/攝:魯夢歌

認識妳,在桃花般豔麗的二十,河邊戲水、青少年口中的老師姐姐。
錯失過你三十的幸福玫瑰人生,卻在你大氣牡丹的四十,目睹耀眼飛舞於婦女舞台的風采。
人說女人五十如蘭花般優雅,微風吹拂,清香飄逸,妳就是!
即便漫漫六十後是淡定的茉莉,還是溫暖棉花的七十,或繽紛才情的滿天星…。
她~因為生命扎實而美麗。
……………………………..
『連美英的留言』
多少星宿,沈迷在魯夢歌
多少聚會,醉心在台上的蔡牧師
多少心情,豔羨在妳筆觸的小確幸
多少經歷,憾動現代愛蓮說的故事
我需要如妳靈魂翩翩起舞
我學習如妳生命曲線流動
謝謝妳,驚喜妳心靈裡的花園……
謝謝妳,這一生,有幸在百花盛開的園中與妳相遇……
附記:可以被朋友誇張的陳述,雖然是恭維話,卻感到好虛榮。默默的對自己許諾,我願意謙卑的學習,誠如朋友口中的自己。

陪孩子談一次又一次的戀愛

◎魯夢歌
總是認為「孩子的學習最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因此,生活中孩子雖然常常驚爆內幕,但必須忍下做媽媽天性~好奇、說教、安不下的心,而單純的做孩子聊天的朋友。
當依靈剛到高雄讀高中時,週末接他回家的途中,她提到出乎意外的事;多年前她常提起的小學一、二年級時坐在旁邊的男同學,視他為青梅竹馬。依靈每次回憶當時情況,「午休時常常抓著我的手當枕頭睡覺」,總是得意的覺得那男生很喜歡她。後來因為轉學離開那間小學,但仍有連絡,直到國中時課業繁忙失去音訊。巧合的是兩個都考上高雄的高中學校,更巧的是竟在同一個補習班補習,他就坐在我後方位子,依靈強調的說。「還真巧!你有沒有跟他相認」,我興奮的說。但她很正經的回答「為什麼要認他?都過這麼久了,誰知道他還認不認識我呢?這很尷尬耶!」我說你們這麼有緣分,不講話,太可惜了吧!因此,給依靈建議,補習班休息時故意走在他周圍找機會給他不期而遇的感覺,讓他發現你。依靈轉頭對我說:「媽!你很無聊!」但我堅決的說:「有新的發展一定要告訴我喔。」對孩子週邊發生的事,總是很投入、很專注,不只是單純的好奇,只是深怕孩子單獨走過迂迴難行的路,而我沒有參與。
記得阿如艾小時候,從瑪家托兒所放學回家時,她說,要告訴我一個秘密;他很喜歡班上的一個男生。心想孩子還這麼小就想談戀愛,心裡有點擔憂,但忍住嘴角邊的責問,裝的很輕鬆說:是喔!他有什麼特別嗎?你為什麼喜歡他呢?阿如艾揚起下巴、雙眼朝上看並深索說:因為他很乾淨、沒有流鼻涕(我差一點笑出來),每一天都帶手帕到學校。
阿如艾到小學三、四年級時,閒聊中他又告訴我,他很煞班上一位叫×××的男同學,白白淨淨的又超帥氣,她說。很自然問她,怎麼知道你喜歡他?阿如艾很認真的說:「因為只要他在,我就覺得很快樂。」很意外她對喜歡有那麼深的體會。為了表示自己對孩子喜好之認同,請她讓我看看他有多帥,但條件是不能讓他知道我們在看他,阿如艾如此要求。因此,把車開到學校籃球場邊,搖下窗戶偷偷的瞧他幾眼。「真的耶!超帥氣、身材又棒,難怪妳會煞他」,再說看看他還有什麼優點呢?阿如艾興高采烈說起他會幫家人顧店、做家事等等,但是…又自言自語的說到他不少缺點?
當孩子在你面前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很自然將心裏的感受說出來,是給孩子機會自我探索。畢竟,沒有任何兩代的生命經驗是重複的,我們豈能對孩子說:「聽大人說的準沒錯呢?」尊重孩子當下的經驗,藉著與孩子說,支持他並建構孩子的自信;也藉著引導他說岀內心感受,幫助他們找回內心自我對話空間並學習辨識、重整自己的感受。
即使是父母也無法牽著孩子的手走一生,嘗試放手只為了讓孩子早日學習獨立,看著她、順著她處理自身的問題,只為了增添孩子往後生活之免疫力。非常了解隨時間流逝,孩子總會長大並且學會做她自己,但慶幸自己可以陪孩子走一段路。
本文摘自於 http://paiwan.pct.org.tw/lmk-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