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牧範學博士蔡愛蓮牧師─進修價值觀的主導

牧會於排灣中會南世教會的蔡愛蓮牧師

牧會於排灣中會南世教會的蔡愛蓮牧師

畢業典禮當日南神院長吳富雅牧師(中)與許瑞美傳道(左)、蔡愛蓮牧師(右)合影留念

畢業典禮當日南神院長吳富雅牧師(中)與許瑞美傳道(左)、蔡愛蓮牧師(右)合影留念

‧採訪/網站:
賴約翰/排灣族小米園
‧影像提供:蔡愛蓮
‧採訪日期:2010/06/27
本文時為「排灣族小米園」網站站長賴約翰(滋膏)採訪並登載該網站,現為小米園網站工作室執行長。今列入本人網誌蒐藏。

《前言》仲暑六月,各級學校畢業濃郁氣息,感染了整個社會。企業在大專院校搜尋人才,尋求職業的畢業生,尋找能與自己所學對等價值的薪資工作,滿足自己的優越期待。與社會一般不同價值觀的學校台南神學院六月23()舉行神學院的畢業典禮。其中有兩位排灣族(排灣中會長老教會)傳道人在職進修的畢業生女性中第一位榮獲博士學位的南世教會蔡愛蓮牧師;第二位是汾陽教會的許瑞美傳道師。
   筆者在公學校教育單位服務,「在職進修」是必然的事,除了提升專業能力,也是提高薪資、退休俸的誘因手段。但是,台灣最大基督教宗派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於傳道人「在職進修」沒有這樣的制度,沒有外在的誘因,而且進修者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遠遠超過想像。傳道人要「在職進修」,那是憑自己「價值判斷」、「單純使命」、「自己的事」。要和薪資與退休俸搭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夢」。因此,對於功利主義的進修者而言,如傳道人在職進修的精神那是件「天方夜譚」的事。
———————————————————————————————–

《電話採訪》

「恭喜蔡牧師排灣中會女牧者第一位榮獲博士學位」。
「我沒有想過這件事,感謝你的祝賀。」電話彼端,蔡愛蓮牧師謙虛的表示。
29年前決志奉獻給主進入玉神一直到博士的畢業,為主事奉,成為上帝的僕人-牧師職,一直是蔡愛蓮牧師的鍾愛與一生職志不改變的使命。
「價值觀是影響我事奉進修至深的一個動力。」蔡牧師說。

蔡愛蓮牧師認為身為牧師是一輩子的事,是一輩子要學習的,必須不斷的裝備自己,投資自己,才有能量與服事效力。因此,蔡愛蓮牧師從萬安教會身職傳道在玉神進修,到南世教會成為牧師至南神碩博士的進修,南北奔波十年來如一日。始終如一的行動,詮釋了對進修的執著與重視。

教會現代的生態和原住民初代教會顯有極大的差別,在社會的生活形態和價值觀念的演變,教會不免也受到衝擊,這個衝擊不僅是教會內部結構,同時也是信仰面對本質上的挑戰。蔡愛蓮牧師認為時空的差距所演變的教會裡外所受到的改變確實有差距,因此「進修」對於牧者確實是個手段,是提供了透過進修所獲得的理論基礎,以及整合濾清過去牧會的經驗,產出可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論述,幫助自己能量的增長,與找到教會論述基礎協助教會突破增長。

蔡愛蓮牧師非常欣慰的表示,博士班五年來的歷程(有一年因任中會議長而休學),由於身為排灣中會中委均涉及中會歷史的撰述,配合個人博士論文「排灣中會的歷史」,讓自己回顧與走入排灣中會的歷史,作一次的整理與彙整,給自己在整體宣教的發展和對自己教會的宣教,具有鑑往知來的歷史性和未來性,提供自己教會在原住民區現代宣教的方針。

終身學習是現代的教育與學習觀念,整個社會尋著這個價值觀普植化,但是在教會教育生態,是否也跟著有相同的理念?尤其傳道人本身進修裝備的理念是否具備此概念,以因應大社會與原住民社會與時俱進的社會化生態。依據筆者的觀察,傳道人的進修正如排灣中會總幹事高天惠牧師所言,教會對牧者進修的認知不足,與中會對進修制度的配套措施不足,致使傳道人在外在的驅動力給予傳道人的趨力不足,這種外在誘因可謂付之厥如。因此傳道人的進修以排灣中會而言,傳道人必需自立自強,自我主動規畫,否則在職進修是很遙遠的一件事。

從蔡愛蓮牧師十幾年來的進修經驗來看,她非常感謝上帝的恩典與教會小會對她進修在精神上的支持,以及事工上與家務上的協助。在微薄的薪資(教會內部稱謝禮)中,他有計畫性的以薪資的「研究費」成為她進修的專款,與神學院約定分期付款支付每學期的學費,而度過一次繳不出學費的窘境。蔡愛蓮牧師在進修當中,他看見到嘉義中會因教會的支持而設立傳教師的進修基金,中會總幹事協助進修的傳道人註冊,並給予進修者出國旅遊的機會。蔡牧師表示,當然平地與原住民教會在財力上有顯著的差異落差,但是中會與教會若對傳道人的進修形成關懷的共識,是個很重要的基礎原動力概念。

牧會二十五年的蔡牧師雖然榮獲了牧範學博士學位,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打住結束學習,她仍然充滿期待與喜樂的說:「只要有機會,她仍然要繼續在她一生鍾愛的牧會工作,繼續她不斷以進修為樂的牧會生涯事奉。」

1 則迴響於“訪牧範學博士蔡愛蓮牧師─進修價值觀的主導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