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刊文

排灣族的傳說『女人記錄布故事』

◎撰文:Vais.Patadalj愛桂
※本文刊於MKC│管理知識平台→ http://mymkc.com/articles/contents.aspx?ArticleID=21919

排灣‧台灣「女人記錄布」從Logo品牌視覺,一眼就看出是屬於原住民部落代表,該社區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古華村,居民大都為排灣族原住民,在傳統社會組織,仍以母系為傳承的體制,擁有貴族、平民之分,地位階級有著極明顯的特徵表現,就如日常生活中舉凡服飾的用色、飾品,雕刻上的圖騰…各具其特色和意義。

翻開排灣族的歷史,「尊貴圖騰-百步蛇」在排灣族的文化傳統中佔極重要地位,是祖先,更是生命的起源,代表著至高無上之圖騰。為了文化保存及社區永續發展,在社區總體營造模式推動下,原住民部落工作永續發展協會,除辦理婦女團體課程、福利權益宣導及社區服務等工作外,並另發展婦女蠟染手工藝,成立了「女人記錄布」以手工蠟染作品為主,記錄失傳的故事及圖騰。因為原住民族沒有文字,都是經由部落耆老口述歷史,將古老神話故事口傳化為創作元素,繪錄融合於排灣三寶「百步蛇、青銅刀、陶壺」及太陽、百合花、琉璃珠等圖騰,搭配典型的排灣族濃厚服飾主色系「黑、橘、紅」,鮮豔色彩融入,以蠟染技術呈現在白色布料上,形成色彩豐富的蠟染作品,每件創作作品都有其故事性,因手工蠟染製作流程繁複,從設計構圖、描畫、上色蠟染,再縫製成各類服裝、包包、飾品、壁飾等等,充分展現排灣族母系文化特色的柔與美。社區希望藉由發展婦女蠟染工藝,保存流失的文化資產,並協助社區對於人文環境的改造及運用自然資源,推廣部落文化產業,以提升部落婦女工藝行銷。

經濟部商業司自93年度起,為配合「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項下推出「提升商業設計計畫」,期藉由「商業設計發展及促進」與國際設計發展源流配合推動,來建構在地文化、創意的專業素養,為社會、生活發展作出商業貢獻。透過「提升商業設計計畫」輔導案例有:屏東縣古華村原住民部落工坊『女人記錄布』包裝設計‧台南市大興社區『大港香草夢工坊』香草商品包裝等專案,皆為社區型文創設計的代表,從包裝的設計溝通、風格定調、包裝材質選定、結構圖面確認到後製印刷加工完成,以嶄新的形象呈現,使社區營收倍增。

排灣族的傳說「女人記錄布」設計輔導案例

(1)品牌印象:

依社區原有Logo圖象,制定基礎的識別系統,整合品牌識別形象。

(2)設計理念:

「百步蛇」是排灣族尊貴的圖騰,自稱為「百步蛇之子」;於設計規劃特將排灣族文化特色,三角型花紋或網狀菱形等造型圖騰融入設計中,表現出百步蛇之文化特質,連結特有「陶壺、琉璃珠、青銅刀、百合花、太陽」等圖騰,運用以趣味造型創造排灣族豐富文化及具保存紀念價值的設計。

(3)包裝設計:

以排灣族圖騰故事與女人系列商品為設計主軸,強調古華村「女人記錄布故事」手工蠟染作品特色,以亮麗鮮明的時尚包裝,帶來新的文化意象,提升商品附加價值。

包裝設計包括:手提袋、紙袋、商品標籤、吊牌、月桃編織外包裝吊牌等包裝設計。

(4)型錄設計:

摺疊式商品型錄設計,聯結原住民部落永續協會「女人蠟染工坊」特性,介紹「女人記錄布」獨一無二的手繪蠟染作品、月桃編織工藝品等。

排灣族的傳說『女人記錄布』設計輔導效益

整體設計概念以排灣族文化為主軸,以趣味造型表現原住民豐富文化,傳達原住民部落工作「女人記錄布」獨一無二的手繪蠟染作品、月桃編織工藝品等,將特有的古老傳說及圖騰設計於包裝上,展現排灣族文化內函與豔麗。讓手工製品保留原貌,更強調原住民傳統手工藝不過度包裝商業化特色。

經由設計輔導,重新整合商品系列之包裝設計,凸顯排灣族文化特色與創新視覺效果,全面提升附加價值與效益,凝聚了原住民部落工作永續發展協會社員及地區居民共識,傳承文化的決心,名符其實「原住民發聲的地方,婦女練習合作空間」使社區落實永續發展之運作方向,帶來穩定收入及永續發展之目標。

排灣族的Vais蔡愛桂-女人布
〈請點圖放大〉

【圖1】「女人記錄布」布屋媽,叫Vais的排灣族女人,用染布記錄故事蠟染繪作。

【成功設計小撇步】

設計者除了具專業領域,更應培養全方位的觀察洞悉能力,且能妥善的應用溝通協調、整合表現及問題分析與解決,面對任何事務必能得心應手喔!

拾起柬埔寨實習的心得

◎撰文:Vais.Patadalj愛桂
※本文刊於台灣教會公報→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9826

01

     我在異地實習有甚麼事讓我的生命被攪動的嗎?從台灣的處境,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我們熟悉這個環境,飛機航向柬鋪寨約四個小時,時差一小時而已,柬埔寨金邊聖經學院是為了栽培當地住民,成為上帝的僕人,和玉山神學院有一樣宗旨有相同的目標,訓練培育當地人民,願意同人民一齊受苦的牧者,是屬於上帝的學校。

柬埔寨位於台灣之左下角,連著越南和泰國及中國的邊境,距離台灣的生活水品差距之大的柬埔寨,一片沙土飛揚四起,這裡的土地留下滄殤,從空氣中仍聞得出有份味道,悠悠之聲吟唱的民謠帶著滄海桑田,不禁寒顫,讓人憶起柬埔寨黑暗時期的恐懼,不是柬埔寨人就不會知道,那種無法抹滅的恐懼,手中閱讀「殺戮中的再生,柬埔寨教會的剪影」,這一本書,認識柬埔寨陷入在缺乏之中,所歷經殺戮事件,歷史場域中瀝瀝活出見證的基督徒,影響當時的恐懼人們,和穩定人心的基督信仰,在天地之間,上帝掌權在柬埔寨如在台灣一樣。

實習一個月第一間Kirirom教會、第二間pum punu教會,第三間,柬埔寨衛理公會(金邊)聖經學院,跨越兩國之間,我的視域被開啟,眼目所看見的,在跨國文化交流的機會,當地族群差異之下,處境中聖經學院的角色,當地牧者在有限的環境之下,我學習他們服事的態度,同時,眼中所看心靈所見,我經驗上帝在其中掌權。

柬埔寨的實習動機,是連結國外實習機會,我帶著身為原住民族和上帝呼召的雙重身分過去,願意面對第一批學生去柬埔寨實習的挑戰,我很清楚是學習也是服事,如果是 上帝的心意,我就相信當中有上帝的作為,在過程中依靠上帝,祈求上帝賜我一顆憐憫、柔和、謙卑和敏銳的心,看見我們在當中之差距。從未接觸的柬埔寨語言,完全陌生的書寫符號,必須用英文溝通或轉為柬語,小心翼翼,願意謙卑學習的態度,畫下了我暑假機構實習的開始。

六月27日-七月10日在Kirirom教會,27日清晨隨著神學生,由機車載程四小時前往山區教會,除了從認識人文和歷史開始,認識小朋友名字之外,我學了第一句柬語告訴他們:「kemu pi Taiwan我來自台灣」,一進入到山區教會面對傳道和長輩時,我啞口無言他們也不知所措,沒有可以對話的語言,當晚,我禱告求上帝幫助我,第二天主日,教會來了不速之客,宣教士恰巧路過教會參與主日聚會,不期而遇,聚會結束他獻出服事十五年的柬語,讓我在英文和柬語和華語,列表對照來學習,錄音反覆的練習,以拚奏的英文溝通來學習當地語,FB記錄了我所看見的差異,在這裡的有限和缺乏,成了台灣教會所關注訊息,提出關心代禱和幫助,連結著兩地的關係。

第一間教會十天結束,離開之前,以英文書寫信心的勉勵,與翻譯者彼此使用了自己語言,直接跳過英文,當下,我們意識到,族群有共同的處境,是被殖民之下的族群文化心結,跳過主流語言,彼此心中有個小雀喜和認同感。

第二間教會Pnum phnov教會,七月11日-20 日住宿於教會的大學生,以英文、華語、柬語對話,晚上的課程分成二段式教學,數字和一般的會話,白天進入家庭小組和拜訪其它教會,十天實習結束,離開教會之前,主日崇拜獻詩之外,實習結束的感謝詞再一次重現,同時,贈送台灣帶來的玉神紀念旗子給教會,我說:「記得在台灣的玉山神學院,是為台灣原住民族而設立的神學院,是多元族群學習成為上帝僕人的學校」。

信仰基督的團體,隨著世代根植在金邊和各地所興起溫暖,孕育情感與歸屬的地方,這個受傷的地方,在當中建立基督愛的團契,隱約看見過去玉神砌石牆的先輩努力的影子,徒手建造的年代,下午的課堂為勞務建造學校的環境,在有限的時空裡,上帝的愛就是當時的盼望,金邊聖經學院,也在孕育上帝的僕人,除了生活環境和福利社會我們差距可大,沒有差別的事是甚麼?上帝親自呼召,和人願意委身和台灣是一樣的,有一顆願意為上帝進入到部落服事的使命,一齊和族人受苦的服事心志。

豔陽下望見飛塵四起的金邊市區,聖經學院古老建築豎立其中,最後一周,金邊聖經學院的宣講,用生命回應神的愛,我特別選擇兩國朗朗起唱的詩歌「你真偉大」來回應,這一趟實習對我生命撼動著,二種語言版本合著唱的美妙旋律,飄起的歌聲,就在文化交流之清晨,抓住了機會介紹台灣原住民族群,使用排灣族的曲調改編台灣原住民族族群之歌,穩穩地謠唱,從柬埔寨的土地上,連結台灣的關心。

雙手合掌,看著對方的雙眼,口中說著:「sunpedriya pedrtipun」神祝福您,意味著,誠心祈求上帝祝福您。

拾起深深的懷念,在那個有限的環境,每一位認真的眼神、舉手投足的熱誠、勇於進入社區的福音種子,不同的樣貌卻是敞開心面對面,讓人有踏實感覺,開展兩地的視域。

拾起喜樂回憶,在不同的文化族群裡,因基督的愛,跨越了藩籬,彼此認識族群、珍視多元語言,同時,可以尊重彼此的差異,我深刻的經驗到,「當我們願意為上帝擺上時,牠必為我們負責到底。」